青杠坡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青杠坡镇隶属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地处思南县西部,东与许家坝镇隔河相望,南接香坝土家族苗族乡,西抵遵义市凤冈县王寨乡、永和镇,北邻杨家坳苗族土家族乡。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53千米。 总面积102.55平方千米。
元属思州,宣慰司。1992年10月,撤销青杠坡区,将原青杠坡、陇水、侯家坡、水田坝4个乡合并建立青杠坡镇。 截至2018年末,青杠坡镇户籍人口28362人。 截至2020年6月,青杠坡镇辖1个社区、23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大唐社区。
2011年,青杠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262元。 截至2018年末,青杠坡镇有工业企业3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41个。[1]
历史沿革
元属思州,宣慰司。
明属思南府务川县。
民国三年(1914年),从务川划入思南县。
民国四年(1915年),属凤西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第三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济同乡,驻青杠坡。
1951年,济同乡从第五区划出,改设为第十区,区署驻青杠坡街上。
1992年10月,撤销青杠坡区,将原青杠坡、陇水、侯家坡、水田坝4个乡合并建立青杠坡镇。
行政区划
1992年10月,辖1个社区与25个村、178个村(居)民组。
2011年末,辖大唐1个社区,沙坝场、大井坝、袁家坝、石丛桠、陇水、周家沟、茶园、茶溪、田庄、园之溪、楠木王、喻家嘴、老根茶、水田坝、岩头河、养马坨、龙家寨、李家沟、侯家坡、四野屯、蒿枝门、关田22个村;下设178个村(居)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青杠坡镇辖1个社区、23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大唐社区。[2]
经济
综述
2011年,青杠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262元。2011年,青杠坡镇财政总收入200万元,比上年增长8.1%。
截至2018年末,青杠坡镇有工业企业3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41个。
农业
2011年,青杠坡镇农业总产值10670万元。
青杠坡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2011年,青杠坡镇生产粮食7201吨。经济作物以烟叶、茶叶、中药材为主。2011年,青杠坡镇烟叶种植面积3450亩,收购烟叶287吨;茶叶种植面积5262亩;金银花种植面积2033.5亩。
青杠坡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12062头;牛年末存栏2603头;羊年末存栏2908只;家禽饲养量5.3万羽。
截至2011年末,青杠坡镇累计造林1.08万亩,林木覆盖率32.12%。
商业
2011年,青杠坡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8962.2万元,比上年增长9.4%。
金融
2011年末,青杠坡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7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各项贷款余额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4%。[3]
交通运输
2011年,青杠坡镇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452辆、3616吨位;客运汽车12辆、238座位。货运周转量105万吨·千米,客运量4.3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833人·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青杠坡镇有幼儿5所,在园幼儿435人,专任教师19人;小学16所,在校生2994人,专任教师13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5%;初中1所,在校生1773人,专任教师7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6.3%,小升初升学率99.6%,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主要学校有青杠坡中学。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青杠坡镇有镇文化信息服务中心1个;公共图书室1个,农家书屋5个,藏书2.5万册。2011年末,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87.3%。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青杠坡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个,其中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25个;病床27张。专业卫生人员44人。
2011年,青杠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3745人,参合率90%。
体育事业
2011年末,青杠坡镇有学校体育场地6处,公共体育场地1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3%。
社会保障
2011年,青杠坡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3户,人数117人,支出32.9720万元,比上年增长24.10%;城市医疗救助140人次,支出7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67户,人数4930人,支出396.0058万元,比上年增长14.04%;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6人,支出9.0378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63人,支出25.7184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813人次,支出108.453万元,比上年增长75.44%;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06人次,支出6.53万元;农村临时救济77人次,支出3.97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3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5.7468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青杠坡镇有邮政网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电话用户普及率4.5%,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87.9%,宽带接入用户134户。[4]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初名"济同乡",后因镇及旁边的一大片青杠林同在一个斜坡上,故名青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