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姓名 陳此
別名 夢華,號桂屏
出生年  1863
死亡年  1904
官宦經歷 日本治臺後,於明治卅三年(1900),
任第十區鄉長,授佩紳章。
編著作品 〈東遊記略〉

陳此(1863~1904),字夢華,號桂屏,以號行。澎湖沙港人。

生平

陳此少時失學,曾受僱馬公某商店,因誤損店物被責,憤而歸家,隨父從事淺海漁業。十六、七歲忽感讀書之重要,惜因家貧,未能如願。後為陳梅峰所悉,遂允其免費入學。不數年,學業大進,熟讀經史,尤善詩文。年二十四,取中秀才。曾遊閩粵,四處講學,後歸鄉閭設帳授徒。澎湖友人林价仁曾為其講學之「釀花軒」題聯云:「釀為酉襄甲帳酉山襄琴萇樂,花合草化苔痕草色化雨春風」。日治後,於明治三十三年(1900)任澎湖第十區鄉長,授佩紳章。

著作

明治三十六年(1903)以澎湖出品總代身份,前往日本參加勸業博覽會,其後將旅途見聞寫成〈東遊記略〉,文中有不少寫景感懷的詩作;昭和六年(1931)高雄人士陳瑾堂將之刊登於《詩報》「先哲遺稿」欄,目前所見陳氏之詩作多出於此。[1][2]

七言絕句

登春帆樓有感
沉霧淒風景寂寥[3],春帆樓外雨瀟瀟[4]。都將今古無窮恨,分付關門上下潮[5]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拾肆冊。中日甲午戰爭後,由於滿清戰敗,於是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馬關又名下關(Shimonoseki),位於日本本州島最南端,下關和九州之間隔著「關門海峽」。1895年4月17日,滿清代表李鴻章與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在下關的「春帆樓」簽訂〈馬關條約〉。

作者陳此是臺灣日治時期的詩人,曾於明治36年(1903)以澎湖出品總代身分前往勸業博覽會,並將旅遊見聞寫成《東遊記略》,其中有不少是陳此寫景感懷的詩歌。此詩為陳此旅遊日本下關登「春帆樓」的感觸,詩歌首先述寫春帆樓周遭風景的寂寥淒清,在登臨春帆樓,望向樓外紛飛著細雨的當下,一時觸發中日簽訂〈馬關條約〉的失喪心情,失權喪國的愁恨隨著「關門海峽」的潮水起伏搖蕩不已,這是一位做為在臺遺民最深層悲痛。

【延伸閱讀】
1. 洪以南〈羞過馬關〉,收入《全臺詩》第貳拾冊。

2. 傅錫祺〈秋日雜詩八首〉,收入《全臺詩》第貳拾壹冊。

3. 俞明震〈甲午(1894)除夕登臺北城樓〉,收入《全臺詩》第拾參冊。


註釋

  1. 參考鷹取田一郎《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年4月;張默予等編《澎湖縣志‧人物志》,澎湖:澎湖縣政府,1972年7月;國家圖書館「走讀臺灣」http://readtw.ncl.edu.tw/。
  2. 陳曉怡撰
  3. 寂寥:沉寂無聲,蕭瑟之意。
  4. 春帆樓外雨瀟瀟:位於日本下關市,下關又稱為馬關,是中日甲午戰爭後,中國與日本談判與簽訂〈馬關條約〉之處。瀟瀟,形容風雨急驟的樣子。
  5. 分付關門上下潮:交託、寄意。關門,即關門海峽。此句謂陳此的悲懷心情,隨著關門海峽的潮水起伏不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