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张巨山谒清献公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陪张巨山谒清献公祠》是北宋李处权的作品之一。
李处权[约公元一一二六年前后在世]字巽伯,溧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宣和间,与陈叔易、朱希真以诗名。南渡后,尝领三衢。官至朝请大夫。处权为诗清脱爽健,著作曾自编有《崧庵集》,不传。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由其堂弟处全收辑遗著四百馀篇刊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崧庵集》主八卷。事见本集自序及李处全序[1]。
“ |
惟昔清献公,二年蜀中归。 归载无长物,一琴而一龟。 龟属烟霞想,琴寓山水思。 婆娑二物间,德容俨怡怡。 元龙岂时辈,康乐匪俗期。 书斋质不陋,覆之以茆茨。 手植参天松,亭亭岁寒姿。 公去几霜露,高风犹在兹。 可使贪夫廉,至今仰伯夷。 使君挺孤洁,后身盖亡疑。 治体简而肃,民俗醇不疵。 竭虔拜公像,雅有宾僚随。 置酒延公孙,诚意公所知。 表表孝弟里,人物固未衰。 德厚者流光,此言良不欺。 春阴澹物华,蔼蔼原隰滋。 远山出云气,近水余风漪。 时禽屋上语,野蝶筵中飞。 此堂历千载,盛事传一时。 凛如公在傍,冠弁不敢欹。 庶几饱公德,满酌其可辞。 聊以永今朝,昼景方舒迟。 |
” |
— [北宋]李处权 |
李处权诗歌创作
李处权生前曾自编《崧庵集》:“五十年间作古赋五,古诗三百,律诗一千二百,杂文二百,长短句一百,平生之力尽于此矣。”(《崧庵集》自序)惜其不传。淳熙六年,由其堂弟李处全搜辑佚著四百余篇刊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崧庵集》六卷,现存诗歌320首左右。
李处权与当时许多诗人如朱敦儒、吕本中、王庭竖、刘子翚、汪藻、张丰等皆有交游和诗歌酬唱,诗歌创作亦自有其特色。作为一个世家子弟,建炎南渡对李处权生活与创作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堂弟李处全在其诗集序言中说他“中更兵火奔迸,遇物托兴,亦未尝一日废。绍兴甲子而后,齿益高,家益贫,用心益苦,句法益老,始与少作不类”。姚宽也称:“李卿句有眼,妙语真而师。”(《和李巽伯韵赠甥刘志道》)
反应其南渡后的生活和思想感受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方面,这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南渡途中的艰辛生活的记述,二是对去国离乡之情、故国黍藜之感的表现。李处权诗歌的一大特色便是此种感情的普泛化,体现于其诗歌创作的各类题材之中,举凡赠答、写景、咏物等各类诗歌中对这种情感都有所表现。李处权很重视亲友之情,《赠表臣才臣》云:“我交半天下,颇接金石友。相逢便论心,已别更回首。”《送翁子秀归泉》云:“人生一世间,所重惟交游。”南渡之后他辗转各地,结识了很多文人,酬唱、赠答、怀人和送别的诗歌在其现存诗歌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大都写得情谊真切。其送别诗有28首左右,写得情意浓厚,充满离愁别绪[2]。
视频
陪张巨山谒清献公祠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李处权,楚汉网,2020-04-21
- ↑ 江南骚坛播风流---浅述南宋祖籍丰县的诗人李处权及其诗歌,新浪博客,201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