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宝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宝仓(1900-1950),河北遵化人,出生于北京,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工兵科毕业,1937年初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育科长兼武汉城防指挥所主任,8月任昆山城防司令,1938年任第8集团军参谋长,1939年春任第4战区司令长官部副参谋长,1940年秋兼任第4战区靖西指挥所主任,1945年8月任军政部胶济区接收特派员,后任第4兵站中将总监,1947年被免职,1948年春在香港加入民革,1948年底任国防部中将高参;1949年受中共指派赴台湾工作,1950年6月10日在台北被国民党以间谍罪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陈宝仓

别名 字自箴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北遵化县石门镇大辛庄

出生日期 1900年

逝世日期 1950年6月10日

职业 原国民党国防部中将高参

毕业院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代表作品 《旧州行》、《中国战争与反对妥协讨击汪派汉奸的斗争》等

人物简介

陈宝仓,河北遵化县石门镇大辛庄人,1900年生于北京,字自箴,中学毕业后弃文从武,考入河北清河军官预备学校,两年期满转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工兵科。

1923年在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工兵科毕业后,即在国民党晋军中任职,后在张发奎将军麾下服务。

1937年初,任国民党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育科长,兼任武汉城防指挥所主任,负责武汉抗日防务;1938年8月,担任江苏昆山城防司令,负责抵御日军向上海进攻,给日军以迎头痛击。

1938年春,陈宝仓参加安徽宣城战役,遭日机轰炸重伤右眼失明;1938年6月,奉调参加武汉会战,经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推荐,出任第二兵团总司令张发奎的参谋长,参加德安战役,击毙日军联队长田中大佐。

1939年春,调任第四战区副参谋长,代理参谋长,负责两广军事政务,其间支持中共广东省委主办的《新华南》刊物,先后为刊物撰写了《天寒岁暮敌的总崩溃战》、《我们怎样击退进犯粤北的敌人》、《我对广东青年的期望》、《中国战争与反对妥协讨击汪派汉奸的斗争》等重要文章,并有机会与共产党人、文化人士广泛接触,成为共产党的真诚朋友。

1940年秋,陈宝仓受命组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靖西指挥所并出任主任,代表张发奎司令处理中越边境地区军事政务和越南方面的重要事宜,开展抗日宣传,加强军民联防,取得岳圩战役胜利,毙伤日军三四百人,民众赠以"威扬塞外"的匾额。

1942年初,陈宝仓应越南民族解放同盟会请求,帮助越盟培训爆破技术及其他军事项目人才;抗战胜利后,陈调任第四兵站总监部总监。

1948年春,陈宝仓在香港加入地下民革,并得与中共中央香港分局饶彰风方方等接触,陈表示可赴台湾为实现祖国统一做工作的愿望和决心。

1948年底,陈宝仓调任国防部中将高参;1949年受中共华南局和民革中央(有资料表明是受李济深委派)的派遣赴台湾开展地下工作;1950年6月,因"吴石案",其地下党身份暴露,与吴石聂曦朱枫(女)四人被特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于台北马场町惨遭杀害,其骨灰从台湾通过教会人士运往香港又运至北京。

1952年,毛泽东主席签署颁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授予陈宝仓革命烈士称号;1953年举行隆重公祭,李济深主祭,宣读长篇祭文;其骨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陈宝仓(中)与谢勃尔少将接受日军投降 陈宝仓(1900-1950),字自箴,河北遵化石门镇大辛庄人。

早年弃文从武,考入河北清河军官预备学校,两年期满转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工兵科,1923年毕业后即在国民党晋队中任职,后在张发奎将军麾下服务。

1937年初,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育科长,兼任武汉城防指挥所主任,负责武汉防务。同年8月,日军向上海进攻,敌我军力相差悬殊,受命担任昆山城防司令。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坚持100多天,给日军以迎头痛击,为上海及长江下游的百姓、物资转移内地争取时间。

1938年春,参加安徽宣城战役,遭日机轰炸重伤右眼失明。同年6月,日军以海空军配合向武汉进攻,眼伤未愈即奉调参加武汉会战,经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推荐,出任第二兵团总司令张发奎的参谋长,参加德安战役,是役歼灭日军2万余人,击毙日军联队长田中大佐。

抗战伊始,张发奎在上海拜访郭沫若,请求为其组建一个政治部,郭与上海共产党组织商议,遵照周恩来指示,为张组建一个战地服务队,全队30余人有不少是共产党员。陈在第二兵团颇多接触共产党人,政治上有明显转变。

御敌广西

1939年春,张发奎调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陈任副参谋长,代理参谋长,负责两广军事政务。司令部初设在韶关后迁广西柳州。陈支持中共广东省委主办的《新华南》刊物,先后为刊物撰写了《天寒岁暮敌的总崩溃战》、《我们怎样击退进犯粤北的敌人?》、《我对广东青年的期望》、《中国战争与反对妥协讨击汪派汉奸的斗争》等重要文章。在这期间陈有机会与共产党人、文化人士广泛接触,成为共产党的真诚朋友。同年秋,日军为了封锁中国出海口,截断国际对中国的物资支援,以10余万之众,从海南岛暗渡,在广西钦防沿岸登陆,沿邕钦公路攻占南宁,直陷昆仑关。国民政府军委会调集各路抗日名将及机械化部队发起总攻,陈负责组织指挥灵山方面战役。桂南会战历时一年,毙伤日军4万余人,迫使日军南撤。

1940年秋,日军占领越南,中越边境紧张,为了确保第四战区侧翼安全,及时掌握在越日军动向,陈受命组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靖西指挥所并出任主任,代表张发奎司令处理中越边境地区军事政务和越南方面的重要事宜。到靖西后即调整布防,推行经济反封锁,严禁、打击武装走私,改组国民兵团,创立通讯情报网,开展抗日宣传,加强军民联防,取得岳圩战役胜利,毙伤日军三、四百人,民众赠以"威扬塞外"的匾额。

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蒋介石又在全国掀起一次反共高潮。桂林八路军办事处被迫撤离,隶属第四战区的抗敌演剧队第四队也成了特务紧盯的对象。时任张发奎的上校侍从秘书左洪涛是中共地下特支书记,为了保存力量,建议陈宝仓出面,请求张发奎同意,把抗敌演剧队从柳州调来靖西开展抗日宣传工作。正是这个原因,陈也被军统特务视为有赤化嫌疑人。

化险为夷

1942年初,越共领导人胡志明等把工作重点移到中越边境靖西,陈应越南民族解放同盟会的请求,帮助越盟培训爆破技术及其他军事项目人才。同年8月,胡志明在天保(今德保县)足荣被疑为日本间谍而被捕,专署呈报就地处决。后经张发奎、陈宝仓从中斡旋,把胡志明送柳州第四战区政治部军人拘留所,在共产国际的协调下, 1943年9月胡被释放。

由于越共的积极活动和中共态度的明朗化,国民党特务告发陈"放任越共四处活动"。不久,蒋介石密令追捕越共胡志明等领导人,但此时胡等已安全返回越南。为此,国民党军委法庭以胡志明等越共领导人脱逃一事认定陈在追捕中有渎职嫌疑,传讯陈前往重庆受审。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当蒋介石为派员去全国各地抢先接受日本投降感到要员不够而着急时,陈诚深知陈宝仓在军事和外交上都是难得人才,故向蒋介石推荐陈为军政部山东胶济区接收特派员--至此,陈这场法庭危机才化险为夷;10月25日,受降典礼在青岛汇泉路跑马场举行,由军委会军政部特派员陈宝仓中将和美国海军第六师谢勃尔少将主持。接受日军投降典礼台上的陈宝仓将军身穿中将呢子军装,他身材魁伟,英俊威武,他那典范的中国军人风貌使人感到扬眉吐气,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慨然就义

1950年6月,因"吴石案",地下党身份暴露,与吴石、聂曦、朱湛之四人被特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从容就义。陈宝仓将军的骨灰从台湾通过教会人士运往香港又运至北京,1952年毛泽东主席签署颁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授予陈宝仓革命烈士称号。

1953年举行隆重公祭,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主祭,宣读长篇祭文《悼念陈宝仓同志》,经过千辛万苦寻取回来的骨灰被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文革"时期,陈家遭到抄家,就是有毛主席签署颁发的"烈士证"也未能幸免。但巧的是抄家后没多久,陈家人在造反派头头办公室的纸篓里意外地发现了烈士证,于是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它重新收藏了起来。

与烈士证的遭遇相比,陈宝仓在八宝山的烈士墓却得以幸免。原来,当初竖立石碑时,陈家人要求从简,没有在碑后面镌刻任何文字,造反派们吃不准烈士的背景,没敢动手。而距陈宝仓烈士墓不远的一位国民党起义将领的墓地就遭到了破坏。

人物评价

陈宝仓,祖籍河北省遵化县,1900年出生于北京。1923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担任国民党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育科科长兼武汉城防指挥所主任。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惨无人道的侵华战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血性军人陈宝仓勇赴国难,奉命担任昆山城防司令。他指挥部队给日寇迎头痛击,战斗持续一百多天,为大上海及长江下游老百姓和物资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江山浮碧血,日月照丹心。"陈宝仓将一腔爱国热血全部倾注于抗日杀敌的战场。1938年,他率部转战安徽宣城一带,亲临前线冲锋陷阵,在日军飞机轰炸中,不幸身负重伤,右眼失明。当武汉危机时,他强忍伤痛,又奉调参加武汉会战并担任第二兵团总司令张发奎的参谋长,直接指挥德安战斗,歼敌2万多,击毙日军联队长田中大佐。由于陈宝仓骁勇善战,颇受上峰器重。当日军以10余万之众绕道南海攻战广西钦、防沿岸,截断国际对中国的物资支援,封锁中国出海通道的紧要关头,陈宝仓奉调参加桂南战役并负责组织战略要地灵山方面战役。历时一年的桂南会战毙伤日军4万多人,迫使日军往南撤退。桂南战役失利的日军取道越南,直逼我西南中越边境,形势十分紧迫。"浮云夜夜变,征战古今同。"兵来仍需良将挡,陈宝仓还来不及抖落桂南征战的硝烟,又奉命组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靖西指挥所并担任主任,全权处理中越边境军政事务和越南方面重要事宜。有道是兵贵神速,到任伊始陈宝仓就马不停蹄调度布防,反经济封锁,打击武装走私,改组国民兵团,建立通讯情报网,开展爱国抗日宣传,加强军民联防。当日军丧心病狂地向靖西岳圩方向发起猛烈攻击时,胸有成竹的陈将军沉着冷静地指挥中国军民顽强抵抗。战场上枪声大作,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烈火熊熊,战斗空前惨烈。为捍卫祖国神圣领土不受侵犯,为挽救危难的中华民族,我边防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浴血奋战,英勇杀敌。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抛下400多具尸体狼狈逃窜。中国军民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边境军民一片欢腾,当地百姓敲锣打鼓,给陈宝仓送去"威扬塞外"的匾额,以彰其功。

然而,自古英雄多磨难。陈宝仓也不例外,他虽然军功卓著,官至国防部中将高参。但是他一生主持正义,热爱祖国和人民,接受进步思想。特别是他对蒋介石独裁专权,培植亲信排除异己,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背信弃义撕毁协定,发动内战骨肉相残的倒行逆施和国民党明争暗斗相互倾轧,欺压百姓腐化随落,阳奉阴违特务暗杀等罪恶行径早已愤恨在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思考和痛苦徘徊之后,他终于选择了真诚与共产党合作的光明道路。他多次冒险与周恩来指示而建立的战地服务队接触。在担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代参谋长驻防广西柳州负责两广军事政务时,积极支持中共广东省委主办的《新华南》刊物并多次发表支持抗日,反对妥协,打击汉奸的进步文章。在担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靖西指挥所主任期间,他保护第四战区抗敌演剧队和越共领导人胡志明进行革命活动。陈宝仓因此屡遭国民党蒋介石的怀疑、排斥和打击、迫害。解放前夕,受中共华南局和民革中央的派遣,他怀着对祖国的一片赤胆忠心,赴台行使我党爱国统一战线的神圣使命。1950年6月,陈宝仓最终被台湾国民党残酷杀害。将星陨落,山河垂泪。陈宝仓以其强烈的爱国热情走完了悲壮的人生道路,用高昂的革命旋律谱写了光辉的爱国篇章。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他追认为革命烈士。195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经多方努力,将其骨灰迎回大陆公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一代爱国将领忠魂终归故里,革命先烈英灵永垂青史。

陈宝仓不仅足智多谋,能征善战,而且能文善诗,不愧为一代儒将。他用智慧和生命熔铸的爱国诗作,至今仍闪烁着民族进步思想的光芒。他在担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靖西指挥所主任期间,热爱边疆,重视国防,体察民情,深入生活,以文会友,用诗歌抒发对边疆大好河山的爱恋和立誓为国献身的宏伟抱负。其创作的长诗《旧州行》超迈雄奇,意蕴深远,传颂不衰,表达了作者对壮乡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的内心世界。"旧事渐随岁月淡,忠魂长伴野云眠。"语言铿锵,情意深远,凝炼深沉,使读者自然而然地去追思宋朝义师将领顺安峒(今靖西旧州)主张天宗开辟旧州,诛茅结庐,开疆课稼,设义田以养民身,立学校以淑民心等善举的沧桑岁月。透过这凝重的诗行,我们不难领悟一位爱国将领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博大情怀。

《龙潭秋月吟》六首中,充分表达了作者心怀祖国,热爱生活,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为民谋事的思想感情。"一样中秋月,龙潭分外明。离尘天地净,近水露华清。""浮名身外事,应不愧苍穹。"读来那样的清新明丽,纤尘不染,空明灵动,凝重精粹,自然中透露着情韵,平淡中寄寓着崇高,作者对人生况味如此深刻的感悟,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是从血管里流出的热血!

"剑锋削骨峻,云海荡胸清。""鲸鲵犹未尽,鞍马何能终。"作为戍边将领,陈宝仓那坦荡的心胸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跃然纸上,这种强烈的思想冲击力,完全足以启迪读者回溯历史,以古为鉴,通古察今,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固边强国的思想意识。[1]

人物作品

《旧州行》

靖城南去十余里,林壑渐深山渐起。

天外青峰列画屏,岩间红树结霞绮。

纵横溪水绕田园,远近烟村鸡犬喧。

野叟不谈尘世梦,居民自比武陵源。

胜地初传有峒主,偶因遁迹来斯土。

诛蛟驱瘴引流泉,斩棘披荆开艺圃。

春从雾里采黄芩,秋向云中射翠羽。

辛勤不记几经年,方使儿孙延一缕。

青史他年溯故踪,始知公号张天宗。

生逢胡马窥神器,慨与文山倡大义。

毁家五岭拒元兵,飞檄三江擎汉旌。

不意元戎成北虏,忍携余甲任西行。

关河展转迷南北,战士流离半死生。

幸遇双潭堪饮马,且分五路暂屯营。

那知暂驻百经年,雾树长封世外天。

洞里衣冠从未改,人间国祚已再迁。

直至朱明光汉业,始与华夏通人烟。

旧事渐随岁月淡,忠魂长共野云眠。

只因一点孤臣泪,化作靖南万顷田。

宋室雄图毕竟终,张公遗爱永无穷。

天心似识州人意,长使山花照眼红。

中华民国卅三年秋月

北平陈宝仓题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