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北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陈北科 | |
---|---|
|
陈北科,原名陈洸,号东石,世称陈国舅,潮阳县贵屿镇华美村人。陈北科是潮汕人的杰出代表,他于明正德二年中举人,明正德六年辛未(1511年)中进士,授为户科给事中,后任大理寺少卿、黄门侍郎等职,曾陪明武宗游江南。
当时,与陈洸同朝为官的贵屿人还有陈江。他是陈洸的从兄,明正德九年甲戊(1514年)中进士,后来任南京户科给事中。为了便于区别,民间把在北京任户科给事中的陈洸称为"北科",而把在南京任户科给事中的陈江,称为"南科"。
青年时期陈北科,为了在潮汕建成"四点金",与奸臣、流氓,进行尖锐复杂的斗争,最终赢得胜利,此事至今为人传诵。
陈北科是潮汕地区有名的先贤,他疾恶如仇,眷恋故土,明世宗褒其为"紫阁名臣",后人则将其与林大钦、翁万达并称潮汕三杰。
人物简介
陈北科与林大钦、翁万达并称潮汕三杰。
陈北科,字世杰,号东石先生,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出生于潮阳县桂山都贵屿,明正德二年(1507年)中举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中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正德八年(1513年)任吏科左给事中,奉旨管理全国官员升降,正德十一年(1516年)奉旨按查湖广地方官员,嘉靖元年(1522年)御封"紫阁名臣",嘉靖三年(1524年)任大理寺少卿,嘉靖六年(1527年)任黄门侍郎、御赐"黄门第",嘉靖十年(1531年)因宦官专政,辞官还乡,嘉靖十三年(1534年)在家中抑郁而终。
陈北科为人机智、乐善好施,他与从兄陈江先后官任给事因而有"双凤鸣阳"之美誉。陈家兄弟又同时官任黄门侍郎,一时震惊朝野,世称"一门双进士,兄弟同黄门"。
平生经历
陈北科,字世杰,号东石先生,世称国舅爷。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出生于潮阳县桂山都(今潮阳区贵屿镇华美社区)。明正德二年(1507年)乡试中举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中辛未科进士,名扬潮州府,初授户科给事中;正德七年(1512年)与郑一初拜在王守仁门下;正德八年(1513年)改任吏科左给事中,同年同朝好友潮人御史郑一初在杭州病逝,北科扶其灵柩还乡;正德九年(1514年)其母亲逝世,陈洸回乡丁忧;正德十一年(1516年)任湖广按察司佥事,期间曾多次回乡省亲,每次都带着查询吏治情况的重任;正德十四年(1519年)陪明武宗游江南,武宗要求岭南进贡佳果荔枝和名鲜膏蟹北科都一一拒绝;嘉靖元年(1522年)御封"紫阁名臣";嘉靖三年(1524年)任大理寺少卿;嘉靖六年(1527年)任黄门侍郎,御赐"黄门第";嘉靖十年(1531年)因宦官当政,辞官还乡;嘉靖十一年(1532年)为让贵屿乡民能够欣赏到陈北科从京城带来的字画,就在贵屿街最繁华热闹的路段搭棚挂画,次年正式开办贵屿街路棚;嘉靖十二年(1533年)朝廷派钦差视察潮州府,钦差特地前往贵屿拜访陈北科,北科陪同钦差一起视察;嘉靖十三年(1534年)因朝廷腐败,在家乡抑郁而终,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历史贡献
陈北科作为一位潮汕的先贤,为潮汕留下了一大批的文化遗产,这其中最为宝贵的就是潮汕民居和贵屿街路棚了,潮汕民居是潮汕特有的民居,有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等建筑形式,这样形式的民居全国只有两个地方有,一个是北京,一个是潮汕,不过北京的四合院建筑与潮汕民居相比,建筑虽大于潮汕民居而精致程度却远远不及潮汕民居,而且潮汕民居的门是开在房屋中轴线上的,这是四合院不能与之相比的。潮汕民居出现于明正德年间,因潮汕旧时房屋简陋,人民无法依靠房屋来躲避自然灾害,每逢雨季人民都大受其害,陈北科就向皇帝请求让潮汕也能有坚固的住所,因为有皇帝下旨,所以潮汕民居在建筑方面大量运用石雕、木雕等进行装饰,而陈北科其姐为皇妃,且陈北科是潮阳人,故此潮阳当地人民大借陈国舅之名,盖上了黄瓦屋顶,如今潮汕民居已经成为了展现潮汕文化的载体,也是潮汕人的一个精神寄托。 贵屿街路棚被誉为天下第一街,其特点就是为期三日的露天书画展览,贵屿街路棚创建于明嘉靖十二年,现今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品一览
陈北科一生有两个身份,一是官员,二是诗人,他一生有很多诗词作品,现如今存世的作品仍有不少,如:《前题》、《南海歌渔》、《官桥秋笛》、《谒双忠圣王》等,而这其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前题》了。陈北科回乡之后,还时刻关心朝政,期望一朝能重为国家出力,他在《前题》一诗中写道:
灵威恒著万年容,香火于今尚热红。
死节睢阳人有几,效忠唐室世难同。
云雷百战须眉吐,安史千军瘴疠空。
古庙已昭山麓上,不辞杯酒釂英风。
典故轶事
话说陈洸中了乡举之后,即上京赴试。路上遇着一位姓陈的书生,两人结伴同行。半途,那陈生突患急病,卧床不起。陈生对陈洸吐露真情,这次是奉皇命入宫认亲的。自己命薄无福,只好拜托陈洸上京后想办法见到他的姐姐,把将此事禀明。他把各种信物交给陈洸,吩咐完便断了气。
陈洸进京后,便顶冒死者的身份,通过潮州在京的朝官,奏知了皇帝。
正德皇帝派人对陈洸进行询问,校对信物,认为确实无疑,亲自召见陈洸,决定让陈洸进后宫认亲。
认亲那天,陈洸进入后宫,长跪于地。只见从内宫走出一队同样装扮的宫娥、美女,陈洸从未见过皇后,实在无从识别,一时间被难住了。这时,他急中生智,对着众宫人用潮州方言大声说:"潮州阿姐,你的头钗要掉下来了!"只见一位宫人用手去摸头钗。陈洗立即上前跪下,口称:"娘娘千秋"!这女人正是当今皇后。她连忙伸出双手把陈洸扶起来,连称:"国舅免礼"。
事后,陈洸将实情密奏了娘娘。皇后一来因当众认了亲,二来陈洸是家乡人,他敢将事情披露也就算了。陈洸也就假戏真做了。
当然,皇帝也知道了这件事,但为培植自己的势力,也就将差就错。
历史评价
据《潮阳县志》:陈洸职居掖署,亦兼内直,每逢议政,皆切中时弊,且辨事公正,遂得朝中大臣佩服。
据李三洲《志原子衣冢记》称:"以故文敏(霍韬)少许可,今海内独称殿撰康海、邦君颜木,而吾乡则称太常彭泽、给事陈洸及原子(罗虞臣)。"
据王守仁《传习录》:世杰为人刚毅,勇于任事,敢作敢为。
据陈微言《南越游记》:北科其能言善辩,言辞流利、率真如此。
据《广东通志》:陈洸(陈北科)虽其仕途生涯处于明朝大礼仪矛盾最尖锐时期,却不受迂腐陈规的束缚,敢于藐视礼教,对当时社会具有非常大的进步意义。
故居
陈北科故居世称国舅府,位于汕头市潮阳区华美社区老寨前,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坐东向西,总面积3829平方米。由国库出资,以皇室风格建造,采用围墙式的建筑方法,围墙平均厚度为八十二厘米,一个大门可供出入,门槛高达六十八厘米,这在当时是除紫禁城外少有门槛这么高的府第了。大门为皇式铜钉门,门匾额书"黄门第"。府内雕梁画栋,屋顶为琉璃瓦加龙头,寓意千里扬威,是封建时代皇帝诏封有功的大臣的一种殊荣。走进大门,是一个六十多平方米的厅,正厅挂着嘉靖帝御赐的"紫阁名臣"和"立朝风载"两块牌匾,厅的右边墙立着嘉靖皇帝的圣旨。从现今保留下来的建筑看仍可以看出陈国舅当时地位的显赫。
站在府前可见练江蜿蜒流过,据说古代练江的商船到此皆纷纷为"黄门第"的建筑形式而赞叹不已,因其建筑结构是以紫禁城的造法建的,故也有小紫禁城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