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阴阳消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阴阳消长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的量和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或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双方应是长而不偏盛,消而不偏衰。若超过了这一限度,出现了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是为异常的消长变化。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阴阳消长

内容; 阴阳双方是互相制约的

论证; 自然变化

主要形式; 一消一长等

内容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双方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互相制约、互相斗争,即处于"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不断变化过程中。就季节变化而言,由夏至秋,气候由热变凉,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由冬至春,气候由寒变暖,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就人体而言,功能(阳)的产生,必然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就是阴消阳长的过程,而营养物质(阴)的化生利用又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能量(阳),这就是阳消阴长的过程。这种一定范围的消长是正常的,如果一方消的太过,就会发生疾病。如慢性消耗性疾患,机体消耗了过多的营养物质就会造成阴虚,因之出现低热、颧红、消瘦、舌红、脉细数等相对阳盛症状,这就是阴消阳长。又如慢性肾炎病人,肾功能低下致成阳虚,因之出现畏寒、水肿、面白、身重、舌苔白润、脉沉迟等相对阴盛的症状,这就是阳消阴长 。

论证

古代哲学家在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自身的观察过程中认识到,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不停地运动变化着的,如日月星辰的运行,四时寒暑的更替,风雷云雨的布施,以及植物的生长化收藏、动物的生长壮老已的规律性变化,都属于阴阳二气的有序的消长运动;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长壮老已的变化,也是机体内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而出现的有序消长变化的表达。因此,不论是自然界的还是人体内的阴阳双方,都处于不断的消长变化之中。如《国语·越语》说:"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而匡。"《易传·丰》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蚀),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以上所言自然界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表现为四时寒暑的更替、日夜的短长等,而人与自然界的事物相通应,故人体内的阴阳二气也随自然界的阴阳二气的运动而有相应的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

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指出人体脉象的变化与自然界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相通应,因而出现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相应变化,称为"四时平脉"。《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而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指出阴阳二气一日之内的盛衰与其一年四季的消长变化是相类似的,因而人体疾病的病理变化趋势也与一日之内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相一致。

主要形式

一般说来,阴阳的消长是指阴阳双方在数量上的减少或增多,故可视为事物变化的量变过程。阴阳的消长变化一般有两类不同的形式:一是阴阳的此消彼长,此长彼消;二是阴阳的皆消与皆长。

一消一长

阴阳的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具体可分为阴消阳长、阳消阴长两种运动变化形式。它们主要出现在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过程中。

如四时寒暑的正常更替,其机理就在于由于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所产生的消长变化:从冬至经春至夏,阳生而旺,阳制约阴而见阳长阴消;从夏至经秋至冬,阴生而盛,阴制约阳而见阴长阳消。

再以人体的生理功能对自然界阴阳二气变化的适应而言,昼日阳气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夜间阴气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抑制为主。子夜一阳生,日中阳气隆,阳生则制约阴,故出现阳气渐盛而阴气渐消的变化,机体的生理功能由抑制转为兴奋;日中一阴生,阴盛则制约阳,故出现阳气渐衰而阴气渐长的变化,机体则由兴奋转为抑制。前为阳长阴消的过程,后为阴长阳消的变化。

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亦存在着阴阳消长的变化。如人饱食之后,由于消化饮食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即化生"精"必须以耗损一定量的"气"为代价,故为阳消阴长的过程。此时不宜做剧烈活动,以免加重能量的消耗。而在工作劳动时,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即精化为气,以支撑生理需求,此为阴消阳长的过程。

在自然界气候的异常变化和人体的病理过程中,也存在着阴阳的消长变化,但这并非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正常消长,而一般是超出正常限度的盛衰改变。如夏天的过度炎热和干旱,是阳长阴消太过;冬日的过度寒冷和冰雪,是阴长阳消太过。春天当暖而反寒,是阳长阴消不及;秋日应凉而反热,则是阴长阳消不及。就人体的病理变化而言,阴阳双方中有一方过于亢盛,则可过度制约另一方,引起剧烈的阳长阴消或阴长阳消的病理变化;而其中一方不足,不能有效地制约另一方,可导致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的病理变化。但应注意,前面的阳长阴消和阴长阳消中的"长",确实是绝对的增长;而后面的阳消阴长和阴消阳长中的"长",仅是相对偏亢,而非绝对增长。

皆消皆长

阴阳的皆消与皆长,具体可分为阴随阳消、阳随阴消和阴随阳长、阳随阴长四种运动形式。这类消长变化形式存在于阴阳的互根互用过程中。

如在四时寒暑的更替过程中,春夏期间,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而出现降雨增多,随着气候的转凉而雨雪亦少,即为阴随阳长和阴随阳消的正常变化,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阴阳的皆消与皆长变化,也存在于人体的生理过程中。如人饥饿时出现气力不足,即是由于阴(精)不足不能化生阳(气)而致阳亦不足,属阳随阴消的阴阳皆消变化。而补充营养物质(阴),化生能量(阳),增长了气力,则是阴得补充又能生阳,属阳随阴长的阴阳皆长变化。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阴阳双方中一方不足,不能化生、资助或促进另一方,可累致另一方也虚衰,称为"阴阳互损",属于阴阳的皆消。其中,由于阴精不足,不能化生阳气而致阳气亦虚,称为"阴损及阳",属于阳随阴消;由于阳气虚衰,不能激发阴精的化生,导致阴精也不足,称为"阳损及阴",属于阴随阳消。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对阴阳互损的病证,补养阴阳双方中的先受损一方,可使另一方也得到充实;或重点培补阴阳双方中受损较重的一方,则另一方也可随之增长。此即属于阴阳的皆长。其中,对阴损及阳者,重点补阴,兼以补阳,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属于阴随阳长和阳随阴长的阴阳互生互长;对阳损及阴者,重点补阳,兼以补阴,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属于阳随阴长和阴随阳长的阴阳互生互长。

如以气血为例,气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若气虚日久,不得恢复,则化血功能衰退,可在原气虚的基础上发展为气血两虚。或血虚日久,致气的生化无源,也可在血虚的基础上出现气血两虚。前者属于阳损及阴,阴随阳消;后者属于阴损及阳,阳随阴消。而在治疗时,补气则可生血,养血也可益气。此又属阴随阳长或阳随阴长的阴阳皆长。

阴阳的消长仅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导致其消长变化的根本原理是阴阳的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阴阳的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是建立在阴阳对立制约基础上的盛衰变化,而阴阳双方的皆消和皆长,是建立在阴阳的互根互用基础上的消长运动。[1]

参考文献

  1. 阴阳消长,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