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阳平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阳平关镇
2d9d96f55e2143b1902b719788ae476d阳平关镇.jpg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中文名: 阳平关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

地理位置: 宁强县城以西

面   积: 300.61 km²

下辖地区: 2个社区、18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小鱼山村子龙新区

电话区号: 0916

邮政区码: 724408

气候条件: 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火车站: 阳平关站(三等站)

车牌代码: 陕F

人   口: 34758人(2018年) 

阳平关镇,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地处宁强县城以西。东邻代家坝镇,南连舒家坝镇,西依燕子砭镇,北接太阳岭镇 。总面积300.61平方千米。

2009年8月,阳平关镇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镇。境内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泉县遗址和龙门洞。

截至2020年6月,阳平关镇下辖2个社区、18个行政村 。截至2018年末,阳平关镇户籍人口34758人 。2011年,阳平关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55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05亿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47亿元。

历史概况

三国蜀汉时称阳安关,又名关头、关城,北宋始易名阳平关。

三国蜀汉称阳安关。

北宋改为阳平关。

清属宁羌州西路,为阳平关牌。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废牌设阳平关镇。

1950年,设阳平关乡。

1955年,与大水乡合并设阳平关镇。

1959年后,先改阳平关公社,再改阳平关管理区。

1968年9月,改为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4年,设为镇。

1996年,将大长沟乡、唐渡乡并入。

2001年,再将双河乡、竹坝河乡(黎树坪村除外)并入,镇名未变,驻阳平关后街。

2011年,阳平关镇镇政府驻地迁至子龙新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阳平关镇辖阳平关1个社区,阳平关、小鱼山、清河、回民沟、小楚坝、擂鼓台、赖马沟、侯家沟、滴水寺、张家河、石罐子、大长沟、钟槽、小寨子、酒房坝、白羊沟、曹家坝、金龙观、核桃坝、二郎山20个行政村;下设15个居民小组,12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阳平关镇下辖2个社区、18个行政村 。人民政府驻小鱼山村子龙新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阳平关镇地处宁强县城以西。东邻代家坝镇,南连舒家坝镇,西依燕子砭镇,北接太阳岭镇 。总面积300.6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阳平关镇地处嘉陵江河谷川道区,北濒嘉陵江,南倚鸡公山。境内最高点位于金龙观村,海拔1861米;最低点位于赖马沟村,海拔530米。

气候特征 阳平关镇气候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3℃,无霜期年平均240天。年平均降水量1184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

水系水文 阳平关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嘉陵江、三道河、韩家河、清河等。其中嘉陵江从阳平关村入境,境内流长12.2千米,流域面积3平方千米,平均流量166立方米/秒。

自然资源 阳平关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铜、磷、沙金、铝、锰、褐铁、大理石、花岗石等。其中嘉陵江有丰富的沙金资源,位于“金三角”地带。

自然灾害 阳平关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冰雹、地震等。最为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981年,境内遭受特大洪灾,嘉陵江洪水暴涨,江北、江南街道被淹,损失惨重,经济损失达千余万元。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阳平关镇辖区总人口33357人,其中城镇人口15000人,城镇化率43%。总人口中,男性17967人,占53.9%;女性15390人,占46.1%;14岁以下4276人,占12.8%;15—64岁24978人,占74.9%;65岁以上4103人,占12.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8.6人。 截至2018年末,阳平关镇户籍人口3475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阳平关镇财政总收入522万元,比上年增长131%。

2018年,阳平关镇有工业企业16个;其中,规上企业1个。

2018年,阳平关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6个。

第一产业 2011年,阳平关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5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农业耕地面积3.35万亩。

阳平关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2011年,阳平关镇粮食生产9175吨。

阳平关镇主要经济作物是油料作物。2011年,阳平关镇油料作物产量536吨。

阳平关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阳平关镇生猪饲养量8.3万头,年末存栏4.1万头;羊饲养量0.9万只,年末存栏0.4万只;牛饲养量0.7万头,年末存栏0.3万头;家禽饲养量9.5万羽,上市家禽5.42万羽。2011年,阳平关镇生产肉类3606.6吨,其中猪肉3038.4吨,牛肉415.8吨,羊肉65.7吨;畜牧业总产值945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1%。

第二产业 阳平关镇形成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境内有工业企业3个。2011年,阳平关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阳平关镇有商业网点362个,从业人员673人。2011年,阳平关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截至2011年末,阳平关镇有阳平关信用社、阳平关邮政储蓄银行等4家银行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各项贷款余额8660万元,比上年增长11%。

交通运输

阳平关镇境内宝(鸡)成(都)铁路全长13千米,设阳平关火车站。阳(平关)安(康)铁路6千米,起点站阳平关东站。宝成、阳安铁路在阳平关火车站交会。烈(金坝)阳、阳广(坪)、阳康(县)、阳青(木川)公路从镇境内通过,形成了镇区公路干线网。客运站日发客运汽车25班次,日均客流量2000余人次。2011年,阳平关镇县(镇)级公路7条,总长89千米。截至2011年末,阳平关镇镇区道路总长度4.5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0.3米;镇区桥梁4座,总长度350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阳平关镇有文化站1个,民间艺术团体1个,三泉文艺社1个,自办《三泉》刊物。各类图书室4个,藏书1.2万余册。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板凳戏、小场子、锣鼓草、傩戏等。

截至2011年末,阳平关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数字电视用户900户。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阳平关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383人;小学7所,在校生1593人,专任教师13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完全中学1所,在校生2684人,专任教师17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制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阳平关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镇中心卫生院1所;病床40张,专业卫生人员47人,其中医师以上26人,注册护士10人。2011年,阳平关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8万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6952人,参合率93%。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阳平关镇有体育广场2个。[1]

历史文化

在西汉三国时期名为阳平关,为蜀北主要门户,唐朝属中央直辖三泉县,镇西的三泉县遗址至今尚存。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在此设阳平县,为县委及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是仅次于县城的重要城镇,也是省政府在汉中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建制镇。

子龙山 站在阳平关隔嘉陵江向东北望去,一山突兀拔地而起,高约百余米,山顶平旷,状如覆斗,这就是子龙山。据传,三国蜀汉名将赵子龙曾在山上驻军而得名。站在山顶居高临下,远可俯瞰全关、山川屋宇、道路林木尽收眼底;近可控制江面,飞鸟难度,真可谓一天然堡垒。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赵子龙随先主刘备率部进军汉中征曹。建兴五年(227年)赵子龙又随诸葛亮誓师北伐。蜀道险阻,大军必多取水路沿嘉陵江溯流而上,不论进陇南、战箕谷,这里都是赵子龙必经之地。故相传子龙山是赵子龙安营扎寨的地方,并非毫无依据。

三泉县 三泉县遗址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阳平关镇擂鼓台村。距汉中市约一百千米。古三泉县建于唐初。历经残唐五代征战割据,县名、县治一直未改变。出于古代治理蜀乱的战争需要,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宋太祖赵匡胤诏令三泉县直属京师,至道二年(996年)以三泉县升建大安军,后几经升并,直到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因战略需要才将三泉县撤并,三泉县开中国历史中央直辖县的先河,137年直隶京师可称空前。古三泉县不仅地势险要,且以风景佳秀著称。嘉陵江从西北奔腾弧绕而过,江岸悬崖峭立,形成天然屏障。自唐宋以来三泉风景呤诗著文者不乏名人高士。南宋陆游写道:“江云垂地滩堆风急,一似前年上峡时。”把三泉的风光与长江三峡相媲美。在三泉遗址还出土了许多诸如《皇帝籍田手诏》、《仪制令》和宋瓷等珍贵文物。

宁强羌人墓地 羌人墓室是研究羌族文化重要依据,在宁强境内主要有宋代和清代两个朝代的羌人墓地,墓葬多位于山坡中上部的向阳地带,石板墓构造形式分单室和多室两种,最多可达六室。墓室左右两壁常见人物、动物、植物、器皿、云纹等浅浮雕。丰富的墓葬文化构成了颇具地域特色的独特景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2008年宁强县被文化部列为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13年5月3日,宁强羌人墓地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视频

航拍古三泉县遗址(汉中市宁强县阳平关镇)

参考资料

  1.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政府网,2021-02-28
  2. 2020年统计用区划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