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 |
---|
|
國立研究開發法人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Earth Science and Disaster Prevention,簡稱防災科研或NIED),是由日本文部科學省管轄的國立研究開發法人(2006年前是特定獨立行政法人)。總部位於茨城縣筑波市,在日本全國各地都擁有實驗設施和觀測設施。
目錄
業務
- 通過綜合防災科學技術的基礎研究及基礎研究開發等業務,提高防災科學技術水平。
觀測設施
地震觀測網
- Hi-net(高感度地震観測網)
- K-NET、KiK-net(強震観測網、基盤強震観測網)[1]
- F-NET(広帯域地震観測網)
- 可以觀測不同周期的地震動。用於推定地震的震源機制解、觀測海外發生的地震等。
- DONET、DONET2 、DONET3
- 分別位於東南海地震和南海地震的預想震源域。由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建成,現移交防災科研管理。將強震計、寬頻地震計、水壓計、精密溫度計等海床下約1米的海底,用於觀測海底的地殼變動和地震活動。
- 日本海溝海底地震海嘯觀測網(S-net,日本海溝海底地震津波観測網)[2]
- 首都圈地震觀測網(MeSO-net,首都圏地震観測網)
- 自2007年開始設置。特點是密度高,用於首都直下地震的防災、減災。
火山觀測網
- V-net
- 由防災科研的16個火山觀測點組成,各觀測點裝備有傾斜觀測裝置、寬頻地震計,以及GNSS等,為火山活動的觀測、預測技術開發和火山噴發原理的解明提供支持。
- 火山活動連續觀測網
其他
陸海統合地震海嘯火山觀測網(MOWLAS,陸海統合地震津波火山観測網)
- 由Hi-net、K-NET、KiK-net、F-NET、V-net、S-net、DONET整合而成,於2017年11月正式開始運用。
研究設施
- E-Defense
- 用來進行大型建築物的震動破壞實驗。是世界上最大的耐震實驗設施。位於兵庫縣三木市,於2005年1月竣工。名稱中的「E」表示「地球」(Earth)。
- 大型耐震實驗設施[3]
- 1970年作為筑波學園都市設施第1號建設。可以進行大規模耐震實驗。規模僅次於E-Defense,為世界第二大。
- 雪冰防災實驗樓
- 大型降雨實驗設施[5]
- 擁有世界最大級別的降雨模擬裝置,可以進行有關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蝕等的研究。
歷史
- 1963年4月,國立防災科學技術中心作為科學技術廳的附屬機構設立
- 1964年12月,位於新瀉縣長岡市的雪災實驗研究所啟用(現為冰雪防災研究中心)
- 1965年8月,神奈川縣平塚市的觀測塔啟用
- 1967年6月,設置強震觀測事業推進聯絡會議(現在仍存續)
- 1967年7月,平塚分所在神奈川縣平塚市啟用(即後來的平冢實驗場)
- 1969年1月,新庄支所在山形縣新庄市啟用
- 1970年6月,大型耐震實驗設施在茨城縣筑波市開設
- 1971年11月,川崎壤土崩潰實驗事故發生。川崎市生田綠地公園的斜面崩潰實驗失敗後,實驗相關人員、報道有關人員等15人被活埋死亡。
- 1974年3月,大型降雨實驗設施在茨城縣筑波市開設。
- 1978年4月,轉移到茨城縣筑波市
- 1984年3月,關東、東海地殼活動觀測網完成
- 1988年4月,雪災實驗研究所改組為長岡冰雪防災實驗所,新庄支所改組為新庄冰雪防災研究分所
- 1990年6月,名稱變更為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及組織改編
- 1993年4月,設置地震預知研究中心
- 1996年3月,相模灣海底地震觀測設施平塚實驗場開設,K-NET(強震觀測網)投入使用
- 1996年5月,地震預知研究中心改組為地震調查研究中心
- 1997年3月,Hi-net(高靈敏度地震觀測網)及KiK-NET投入使用
- 1997年11月,F-net投入使用
- 1999年4月,設置防災研究數據中心
- 2001年4月,獨立行政法人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設立,地震防災研究中心由理化研究所移管
- 2002年10月,地震防災研究中心川崎實驗室於川崎市開設
- 2003年4月,受文部科學省受託開展高度即時性地震信息傳達網實用化項目(經濟活性化研究開發)
- 2003年4月,地震防災研究中心從三木市轉移到神戶市
- 2004年4月,危機管理情報共享技術的減災對策(科學技術振興調整費重要課題解決型研究)受文部科學省受託
- 2004年10月,在兵庫縣三木市開設兵庫耐震工學研究中心
- 2005年3月,兵庫耐震工學研究中心與實物一般大的三維震動破壞實驗設施(E-Defense)完成
- 2007年3月,地震防災研究中心川崎實驗室廢除
- 2008年3月,平塚試驗場廢止
- 2011年3月,地震防災前沿研究中心廢除
- 2015年4月,「獨立行政法人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名稱變更為「國立研究開發法人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
- 2016年4月,南海沿岸鋪設的地震·海嘯觀測監視系統DONET及DONET 2由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移交給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
組織
2011年3月之前
- 理事長
- 理事(包括理事長在內2名)
- 監事(2名)
- 企畫部(企畫課、廣報普及課)
- 総務部(総務課、経理課、研究支援課、施設室)
- 地震研究部
- 地震觀測數據中心
- 火山防災研究部
- 水・土砂防災研究部
- 防災系統研究中心
- 地震防災前沿研究中心 - 兵庫縣神戸市
- IT統括室
- 自然災害情報室
- 冰雪防災研究中心 - 新潟縣長岡市
- 新庄支所 - 山形縣新庄市
- 兵庫耐震工學研究中心 - 兵庫縣三木市
- 監査·法務室
2011年4月以後
- 理事長
- 理事(包括理事長在內2名)
- 監事(2名)
- 經營企畫室
- 總務部(總務小組,研究支援小組)
- 觀測・預測研究領域
- 地震・火山防災研究組
- 地震・火山觀測數據中心
- 海底地震津波觀測網整備推進室
- 水・土砂防災研究組
- 雪氷防災研究中心 - 新潟縣長岡市
- 新庄支所 - 山形縣新庄市
- 地震・火山防災研究組
- 減災實驗研究領域
- 兵庫耐震工學研究中心 - 兵庫県三木市
- 社會防災系統研究領域
- 災害風險研究組
- IT統括室
- 國際研究推進中心
- 外聯小組
- 國際研究推進小組
- 自然災害情報室
- 災害風險研究組
- 恢復力防災・減災研究推進中心
- 研究推進室
- 監査・法務室
歴任理事長
所長(獨立行政法人化以前)
- 高橋博(1983年8月1日~1989年3月31日)
- 萩原幸男(1989年4月1日~1992年3月31日)
- 植原茂次(1992年4月1日~1996年8月31日)
- 片山恆雄(1996年9月1日~2001年3月31日)
理事長(獨立行政法人化以後)
- 片山恆雄(2001年4月1日~2006年3月31日)
- 岡田義光(2006年4月1日~2015年9月30日)
- 林春男 (2015年10月1日~)[7]
項目
- 關於利用地震觀測數據的地殼活動的評價和預測的研究
- 國際地震火山觀測研究
- 火山噴發預知與火山防災關聯研究
- 多參數雷達用土砂、風、水災害的發生預測關聯研究
- 颱風災害的長期預測關聯研究
- 地域防災能力提高、災害風險信息的利用
- 防災信息基礎支援項目
- 地震動預測、地震災害的預測方法的高度化關聯研究
- 地震防災前沿研究
- 和實物一般大的三維震動破壞的實驗設施與活用耐震工學研究
- 大城市大震災減輕特別項目(2002~2006)
- 危機管理情報共享技術的減災對策
- 高度即時地震信息傳輸網實用化項目
- 災害信息平台的開發關聯研究
參考文獻
- ↑ 強震観測網(K-NET,KiK-net)について. NIED. [2018-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3).
- ↑ 観測網の全體概要. NIED. [2018-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2).
- ↑ 大型耐震実験施設. NIED. [2018-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9).
- ↑ 雪氷防災研究センター. [2018-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5).
- ↑ 大型降雨実験施設. NIED. [2018-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9).
- ↑ 組織図. NIED. [2018-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8).
- ↑ 役員. NIED. [2018-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