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闽北水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闽北水仙

中文学名: 闽北水仙

门: 被子植物门

科: 石蒜科

种: 闽北水仙

界: 植物界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属: 水仙属

分布区域: 产自闽北

闽北水仙,是乌龙茶类的上乘佳品。始产于百余年前闽北建阳县水吉乡大湖村带。现主产区为建瓯、建阳两县。闽北水仙茶是闽北乌龙茶中两个花色品种之一,品质别具一格,水仙品种,适制乌龙茶,发源于福建建阳小湖乡大湖村的严义山祝仙洞。

品质特征

闽北水仙条索紧结沉重,色泽油润暗沙绿;香气浓郁,具兰花清香 ;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厚软,呈“三红七绿”状。安溪铁观音茶条卷曲、肥壮圆结、重实匀整、色泽油亮沙绿,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叶底肥厚,呈绸面光泽;内质“音韵”独特,兰香馥郁;滋味醇厚甘鲜,回味悠长,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闽北水仙的成品茶外形状实匀整,尖端扭结,色泽砂绿油润,并呈现白色斑点,俗有“晴蜓头,青蛙腹”之称,香气浓郁芬芳,颇似兰花,滋味醇厚,入口浓厚之于有甘爽回味,汤色红艳明亮,叶底柔软,红边明显。在半发酵的乌龙茶类中堪与铁观音匹敌的就是闽北水仙了,该茶始产于百余年前闽北建阳县水吉乡大湖村一带,现主产区为建瓯﹑建阳两县,地域毗连,群山起伏,云雾缭绕,溪流纵横,竹木苍翠。水仙茶树属中叶种小乔木型,其特征为主骨明显,枝条粗壮,叶大呈椭圆形且呈深绿色,叶肉厚,表面革质有油光,水性长,香味并重,嫩梢长而肥壮,芽叶透黄绿色。

产地生境

始产于百余年前闽北建阳县水吉乡大湖村带。现主产区为建瓯、建阳两县。 闽北地区(现称南平市)位于北纬26°15’~28°19’,东经117°00′~119°17’,地处武夷山脉的东南坡,闽江上游,南与三明市交界、东与宁德地区相邻,西与江西接壤。东北与浙江毗连。在福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内的中亚热带暖区,温暖多湿.年均温度17℃~19.5℃,高山、半高山地区在14℃~17℃之间,年降雨量在1596~1848毫米,年平均日照量1700~2000小时,无霜期310~250天,南北部有差异。一般年份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冬短夏长,秋温高于春温。境内峰峦起伏,森林密布,建溪、富屯溪流贯其境,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地占80%以上。茶区土壤多数为红壤,海拔较高处也分布有黄壤和山地棕壤,由于森林覆盖面大,土壤表层有机质较丰富。一般含量为1%~2%,pH值4.5~6.5.矿质营养较多,土层较深厚,茶树生长条件得天独厚。

制作工序

水仙根系分布较深,栽植时,土层宜深厚;株型高大,行株距稍放宽;分枝能力弱,应及时修剪、摘顶,促进分枝;有易衰现象,枝干害虫多,宜加强培肥,采养相结合。按“开面”采,顶芽开展时,采三、四叶。正常年景分四季采摘,春茶(谷雨前后二、三天),夏茶(夏至前三、四天)、秋茶(立秋前三、四天)、露茶(寒露后)。每季相隔约50天。

制茶过程,做青阶段与一般乌龙茶基本相似,做青后的工序则有不同。闽南乌龙茶注重外形的卷曲紧结,增加包揉工序与次数。闽北乌龙茶,为条形茶,不包揉。杀青后的焙制工序采用武夷岩茶的杀青与揉捻方法交叉进行,高温水焙和文火慢烤的技术又有相异之处。 其制作工序是:萎凋(晒青或室内萎凋)、播青、杀青、揉捻、初烘(俗称走水焙)、包揉、足火。

由于水仙叶肉肥厚,做青须根据叶厚水多的特点以“轻摇薄摊,摇做结合”的方法灵活操作。包揉工序为做好水仙茶外形的重要工序,揉至适度,最后以文火烘焙至足干。成茶条索紧结沉重,叶端扭曲,色泽油润暗沙绿,呈“蜻蜓头,青蛙腿”状;香气浓郁,具兰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厚软黄亮,叶缘朱砂红边或红点,即“三红七青”。[1]

参考资料

  1. [1],闽北水仙茶的冲泡方法 普洱茶网 ,2018-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