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铁鞋掌(姜红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铁鞋掌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铁鞋掌》中国当代作家姜红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铁鞋掌

林老师中午下班回宿舍休息时,天气晴好,他就会换下他的铁掌鞋。用鞋油擦的干干净净,亮堂堂的放在教师职工宿舍的东山院墙的墙头上晒。教职工宿舍与女生宿舍只隔着一个食堂茶炉。林老师和师娘在宿舍声音稍微大一点,后院女生的宿舍都能听得到。这个没有哪个学生会告诉他,"长元,长元",只要师娘在宿舍叫老师,女生宿舍就会哄然大笑:“叫什么长元哎!直接叫元,元——”

说这话的女生是柏忠兰,戴着个酒瓶底厚的眼镜,皮肤白里透红,小嘴红酽酽的。虽然胖了点,但用现在的眼光来说,很卡哇伊!因为肤白,有点像我们学的世界历史书中的古罗马人屋大维的肖像图,同宿舍的女生都叫她屋大维。她父亲是乡文教助理,她却非常贪玩,早上不起来晨跑上早读课,和卢林妹蒙着头在宿舍里睡觉。老师点过名,哎,少两个人。“咔嚓咔嚓”皮鞋声音算是放过警报了,两个人把被子绞的更像麻花似的。老师推开宿舍门,那时老师可是青年后生哎,死拽都拽不开。老师气得直噗气,本来说话就有点沙巴沙巴的(沙哑),被她们急的更是喉咙冒火,两人兀自躲在被窝里嗤嗤的笑。

林老师其实也不大,虚长这些学生几岁,感觉却像个鸭妈妈似的看护着这些学生,苦口婆心,啰里八嗦。晚上查宿舍,他也许意识到自己的鞋子暴露了他的行踪,蹑手蹑脚。男生不许翻墙出去看电影,女生不许学校关了作息灯后点蜡烛嚼白舌头。他站在门外偷听,有时女生说的太不像话,挤兑他和他的细腰师娘时,师娘那时正是长发及腰,腰细如纸A4,他就会用他的老鸭嗓子咳嗽两声:柏忠兰,还不睡觉!里面暂时鸦鹊无声,蜡烛也灭了。待刻把钟,‘咔嚓咔嚓”的声音远去了,蜡烛重秉,夜话重开。冲麦乳精,京果粉喝,实在没有东西吃,喝开水吃萝卜干。食堂师傅对女生好像不设防,连萝卜干都没有时,柏忠兰就会率领众人去食堂偷馒头。食堂的窗户一般关不严,偷个两三只,分而食之,欢天喜地。

学校里面本来是有茶炉的,午后烧茶师傅就关炉了。放学借口出外打水,去校外的茶炉附近有吴朗武家吃碗白水面。不放酱油,大骨头熬汤作底料,放几只大运河晒干的白米虾,一撮细细长长的莹白阳春面,配着翠绿的葱花,鲜美无比。照相馆也在附近。大运河,高邮车逻段,石头砌成的防洪护堤上,女孩子臭美,留下多少青春的倩影。上晚自习,咦,又是几个老脸色在外晃荡不归。‘’咔嚓咔嚓‘’林老师又上街捉她们去了。恨铁不成钢,逮着了就是一顿狠批。

终究是孩子心性,“哼,老是管我!”柏忠兰有天终于恼羞成怒了。“得给点颜色给元子看看。”怎样报复林老师呢?中午去食堂打饭的路上,一眼瞥见了老师放在院墙上的铁掌鞋。有了!她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诡异的微笑。“干嘛?”同行的卢林妹已经知道了她的动机,嘻笑地望着她。话还未了,“嗖——”,一只鞋已经被她呈抛物线状扔进院墙东边的河流里。两人相视大笑,去食堂买大斩肉吃了。

午后老师来给学生上课,终于不用听那鞋掌‘咔嚓咔嚓’的声音了。同学还不习惯,老师站在门口了,班长都没喊起立。柏忠兰仔细的看了老师脚上的鞋,穿了一双旧的发白的黄球鞋,心里暗自发笑,还没有陈明军脚上的那双白色运动鞋好。

陈明军是高三转学来的,篮球打得好,个子也高,学习也好。柏忠兰认为很帅,每天拖着个卢林妹去操场上看他打球,看得大脸红扑扑的。

后来卢林妹出卖了她,因为师娘看到墙头落单的皮鞋,心疼的和老师在宿舍里吵。老师高低高不还嘴。他的确不知道那只鞋怎么不见了。他也很纳闷,要是有人偷了话,或者被人捡了破烂,为什么不一双都带走呢?卢林妹晚上吹灭蜡烛卧谈会上谈起这件事时,同寝室的女生笑得肚子疼。柏忠兰却没笑出声来,她有点惭愧了。

毕业季很快就过去了,高中毕业,柏忠兰回家务农了,林老师逐一打电话让落榜的同学回学校复读,柏忠兰终是不肯,她志不在此。

她承包了百十亩地,成了种植大户。后来又嫁接过葡萄,叫卖过西瓜。种植了草莓,又侍弄过牛蛙。我们这些同学中出息的大都做到了局级副局级的级别,偶然看到柏忠兰的名字赫然在市重点农业扶持项目的名单上,打电话核实,这个小老人家跑到乡下草荡养鸭子去了,成了万只鸭子的鸭司令。也是地方红太阳蛋品厂的定点供应商,享受国家农业津贴,利润可观,收入殷实。

二十年后,同学聚首,柏忠兰瘦了,黑了,仍然大大咧咧的风趣幽默。酒至酣处,满满的斟了一杯酒,笑盈盈地走到林老师的面前,“老师,我一直很惭愧,也一直想告诉你,你的那只鞋其实是被我扔了。学生学无所长,一直愧对老师,不敢去见老师,我欠你一只鞋”。“不是一只,是一双”!林老师纠正说。其实老师早就知道了那只鞋是怎么弄丢的。“英雄莫问出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要妄自菲薄。路是自己走的,用铁掌走出来的路更清晰,更有力。你还我的那双还要给我打上铁掌。”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饮尽了杯中的酒。

[1]

作者简介

姜红兰,生于1969年4月,四川省绵阳市作家协会理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