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镇南关之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镇南关之役


名称    镇南关之役

日期    1885年3月23日—4月4日

地点    镇南关

参战国家  法国 \ 清军

参战兵力  1500 \ 32000

结果    大清帝国胜利

镇南关之役,或称镇南关大捷,是发生在1883年-1885年清朝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以下简称法国)在中法战争[1]期间的战役,以清朝胜利结束。

背景

1883年法国军队进攻越南顺化,强迫越南订立法安《顺化条约》,让越南脱离中国的藩属地位,成为法国的保护国,于清廷朝野引起一片哗然,慈禧太后大为震怒,下诏向越南派兵,中法战争开始。

战事发展对中国不利,在英国人调停下,在天津订立了《中法新约》,双方保证越南的独立地位,中国开放中越边境与法国通商。

但当时驻守越南的中国军队没有接到朝廷命令,发生了十一起偷袭法国驻军的事件。法国公使震怒,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两江总督在上海拖延谈判,战争继续进行。法国派出舰队在中国东南沿海歼灭福建水师及部分南洋水师主力舰,同时占领澎湖及试图登陆占领台湾。法国陆军攻入中越边境镇南关(现名友谊关)。清朝正式向法国宣战。

战局

1884年6月,左宗棠入京任军机大臣。8月,孤拔率领的法军远东舰队全歼驻扎福建马尾的福建水师,战局对中国不利。9月,左宗棠奉旨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闽海军务,挽救战局。

在海战方面,10月初,法舰在全歼福建水师后转而进攻台湾,进犯基隆淡水刘铭传放弃基隆退守淡水。法军进攻淡水被击退,转而从10月23日起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1885年初,法海军的200名陆战部队又从基隆向台北进攻。法舰则炮击浙江镇海,截击由上海往援福建的五艘中国军舰,在浙江石浦击沉其中两艘。3月底,法军占领澎湖岛及渔翁岛。随后法国海军开始执行对吴淞口近海的“大米封锁”,但是效果不尽人意,其间爆发了被中国方面大书特书,法国人几乎毫不曾在意的镇海之战为最后的海上战事。

在陆战方面,清军在北圻战场严重失利,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逃、东线法军直逼广西国门的情况下,龙州等地商民惊徙,游勇肆掠,难民蔽江而下,广西全省大震,形势十分严重。清廷以广西关外各军迭次失利,于2月17日电令冯子材帮办广西关外军务。1884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急调广西提督冯子材指挥战斗。冯子材在关内选择险要地势,挖壕修筑炮台。然后出兵夜袭法军驻地文渊城,诱使法军进攻。

1885年3月23日法军第2旅2,500馀人从谅山出发,大举攻入镇南关,冯子材指挥1867年起就被清军赶入越南的“黑旗军和“恪靖定边军”英勇作战,由于法将尼格里骄傲,法军以少击多攻击清军的防御工事,又天降大雾导致法军混乱,法军被逼下长城,进入伏击圈。3月24日,法军分三路发起冲击,冯子材带领两个儿子并亲自手持长矛进行肉搏,经过两天激战,法军阵亡74人(包括7名军官)、受伤213人,全线崩溃,清军乘胜追击。3月26日攻克文渊城,3月28日攻克驱驴(Ky Lua),此战中清军于榴霰弹炮火中冲锋,在战场上伤亡1,650人,这一恐怖景象预示著三十年后的战场。此战中尼格里中弹后继任的赫本哲(Herbinger)于3月29日放弃谅山,清军续于3月31日攻克屯梅、观音桥,4月2日攻克谷松。冯子材亲率三万馀清军准备强行进攻河内。

结局

1885年3月30日,赫本哲放弃谅山的消息传到法国本土,法国总理茹费理内阁以306对149的票数否决了茹的“增拨军费案有先议权”提案。茹费理引咎辞职。然而茹刚一辞职法国就同意“应先前要求”给越南法军垫付五千万法郎“人们认为是法国战争计划的象征”表明法国丝毫也不打算停止战争。而在此役后清军已经精疲力尽,刘永福部“所存不足五百名……多方招集不足千人,战守两难,进退失据。”清朝财政方面,四川总督丁宝祯在1884年就拿不出供鲍军的十万两银,说“鲍超军需甚重,措办为难”在英国调停下,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Patenotre)在天津会谈,于6月9日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为结局。中法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就是确认了1884年战局对中国不利时法国和越南之间签订的《第二次顺化条约》,其中否定了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改由法国全权管理越南。法国军队撤出台湾,清军撤出越南,从此越南脱离中国,成为法国属地。

6月11日,天津条约签订。左宗棠对主和的李鸿章作出以下批评:“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左宗棠李鸿章之政敌。 张梅认为镇南关大捷“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双方刚停战张之洞上报“探报法添兵到,定二八之日分路复攻谅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