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色之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中文世界首次翻译出版,艺术至上主义的极致体现

毕生追求人体之美,绚烂之死成就真正艺术

被谷崎润一郎拒绝收录进作品全集的小说

两部典型的谷崎风格作品

《金色之死》是谷崎润一郎的早期代表性短篇小说集。由《杀死阿艳》及《金色之死》两篇小说组成,《杀死阿艳》讲述私奔的一对男女新助与阿艳,荒唐度日,发现暴力竟能获得快感,后因阿艳移情别恋,新助将其杀害。《金色之死》讲述“我”少年时代的朋友冈村,追求人类的肉体之美,多年后在箱根用活人创造艺术,自己全身涂满金箔,到达欢乐顶点的瞬间突然死去的故事。

谷崎润一郎这两部作品惊世骇俗,极力描写官能之美,是他早期获得“恶魔派”之名的由来,令当时的文坛侧目,三岛由纪夫曾自述读后获得很大的震撼。

谷崎润一郎擅长在描写真实事物中融入细腻的自我感观,构建出一种凌驾于一般想法之上的独特魅力。

——三岛由纪夫

日本文学这只鸟受到自然主义的束缚,首先给这只鸟以鸣声的是永井荷风,给它以翅膀的是谷崎润一郎。

——佐藤春夫

作为作家,谷崎一登上文坛,就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不仅如此,他还带领日本文学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若松英辅 文学评论家 《三田文学》总编

作者简介

谷崎润一郎(1886―1965)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家之一,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他的创作生涯经历了日本的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期,创作成就丰富,1910年他以《刺青》初登文坛,之后相继发表了《少年》《恶魔》《饶太郎》等作品,这些作品以西方的唯美主义意识对性进行描写,通过对肉体的施虐来描述女性的美,被人称为“ 恶魔主义”。创作后期,谷崎润一郎的生活经历了重大转变,使其作品呈现出向传统美靠拢的倾向。1949年谷崎润一郎获得第八届文化勋章。1969年7月30日于汤河原的湘碧山去世,享年79岁。

书评

“最下等的艺术就是小说,其次是诗歌。绘画比诗歌要高贵,雕塑又比绘画高贵,戏剧又比雕塑高贵。但实际上最高贵的乃是人类的肉体。艺术就要首先从把自己的肉体变美开始。”——《金色之死》

读完《金色之死》,我想到了三岛由纪夫那张模仿塞巴斯蒂安之死的照片。正是他,追求希腊雕塑般的肌肉线条胴体,认为暴烈的死和绚烂的美才是他毕生追求的。

和“我”同龄的少年伙伴冈村君,跟“我”有着截然相反的艺术追求和梦想。他认为眼见为实的艺术之美才是美的,这种美无关艺术作品背后的(创作者)个人经历、历史、鉴赏艺术的想象力与传达出来的思想。

“我”则与他不同。“我”的学业成绩非常优秀,属于跟冈村君争夺全校一二名的那种出类拔萃。

在冈村君对器材体操的狂热阶段,“我”一直坚定认为比起肉体,思想还是第一位。如果没有伟大的思想伟大的艺术的诞生就无从谈起。两人关于艺术与思想的观点南辕北辙,谁也无法说服谁。

曾经家境相仿的两人,随着“我”家境日渐衰微,冈村君家越发有钱而分道扬镳。

“我”追求自己的文学创作。冈村君开始极尽骄奢,穿着华丽,行为不羁。学校里无人不知晓冈村君这号人物,也没有人想要主动靠近他。只有“我”还和他亲近,认定他的这些做派全因追求他心目中崇尚“美”的艺术家气质。他用行动来展现他内心中崇敬的那种美。

两人谈到《拉奥孔》的时候,像是在进行某种思辨。究竟肉眼的视野必然是人的心眼,所以失明无关紧要反而内心清明,还是肉眼限制了心眼的活动的范围呢?“我”主张的的是内心的感受,而冈村君认为肉眼可见才能拓宽心眼的视野范围。

(这印证了冈村君之前说到的,他认为艺术作品背后的个人经历、历史和想象力都是毫无必要的。他追求的是肉眼可见的感官体验,而非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感受。)

从冈村君极尽奢华,穿着华美开始,“我”对冈村君表露出来的态度一再变化。“以前真是高估冈村君了,我被他欺骗了”到后来的“病态的艺术观”,“我”始终是带着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看待冈村君的张狂和浮夸,并没有站在他的角度去感受他心中的“美”。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像“我”这样的人,看待冈村君的特立独行,内心略有轻视,从来没想过他在追求什么,不曾触及内心去理解他。)

再次受邀去箱根府邸的“我”,感到发自内心的震颤。冈村君散尽家财,打造了他所梦想已久的“个人创作”。里面的陈设非常绚烂瑰丽。更让人讶异的是,那些雕塑和名画的再现都由真人来模仿完成。雕塑线条般的美好肉体,庄严神圣,确实展现出冈村君致力追求的“肉体之美”。(不过,那些半人马雕塑的脸都是冈村君的,这点却是细思极恐。)

冈村君的生命终局像是三岛由纪夫追求的追求美“壮烈的死”。他戒掉坏习惯努力锻炼身体,为的是在此处将自己的肉身完美呈现。然而,贴满金箔窒息而死成为他追求极致的美的句点。直到生命尽头,他都用尽全身心力追求着自己的艺术。

或许有太多人有比他更大更高的成就,但他的追求和创造是独一无二的。

然后,世间的人们,是否能理解他这种痴狂呢?

《杀死阿艳》更像是单纯青年坠入魔道的故事。

新助或许真没有想过,爱上主人家女儿阿艳,是他毕生最大的错。

他为了她着了魔,离开善待他的主人家,背弃了自己淳朴的父母亲,背上了多条不能言说的罪名。他双手沾血,却发现,他爱的并非良人,而是“与年龄并不相称的”阿艳。

想必阿艳困在自己家里,隐匿自己的天性太久。她抓住机会就让新助带她私奔。倘若真的是想诚心嫁给新助,为什么不能坐下来跟双方父母提出婚姻请求,而是在父母离家的雪夜让新助带她离开?

新助这一路上遭受的磨难太多。他更像是工具人,为爱痴狂,却不知道身边人内心有多险恶。他轻信帮他们俩私奔的清次、带路的三太,甚至是阿艳本人。他们表面的和善,都是隐藏着残酷。唯有后来收留新助的金藏,他虽然曾经犯过错,倒也改过自新,重新振作。

很可惜的是,金藏苦口婆心劝新助见到阿艳(染吉)之后就去自首,新助后来却一再推迟自己的赎罪计划。他已经迷失了自己,在半人半魔之间游走。

阿艳是始作俑者。她利用自己的绕指柔,把钟情于她的男人们都玩弄在股掌之间。清次为她除了三老婆,德兵卫与她合谋骗芹泽的钱财,而新助,也在不知不觉中陷得很深。

一念成魔。最后还是阿艳破了新助的执迷不悟。不过最后的结局,料想得到但也无比唏嘘。他们若是从来没有在那个雪夜里私跑出来,或许也就没有后面这一连串的波折了。

话说回来,阿艳是否甘愿一辈子藏着自己的黑暗内心,做个相夫教子的小家碧玉呢?

不会的。

——

谷崎润一郎的作品,一向极致美好但又有那种摄人心魂的感觉。“危险又迷人”或许能相对确切地描述它们给读者的感觉吧。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