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泰山普照寺(李继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重游泰山普照寺》是中国当代作家李继鲁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重游泰山普照寺
五一长假末,百无聊赖。临时起意,和妻子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就近泰山普照寺一日游,沿着济泰东线最美高速自驾从济南出发半小时车程。
普照寺位于泰山红门和天地广场间的环山路上,著名的冯玉祥小学北面。由于地形地势的特点,加上山侧茂密的松柏,坡道慢弯路口小,稍不留神就擦肩而过这隐居山林的景点。
在这井喷式的旅游旺季,喜出望外地遇见节假日顺道临停的交通标识,顿觉幸运,甚至把这个旅行的兴致放大了若干。
收拾停当。自然还在哼着小曲,沿着冯玉祥东路向北,过环山路不足百步,简易的青石牌坊映入眼帘,上沿“泰山普照寺”厚重鎏金。近六十度坡的石路,起先轻松如健,越走越感小腿缀铅,应验俗称看到山喘(爬山人喘),路旁突兀的石刻“三笑”便是答案。这小身子骨,是不是有点狼狈了,和妻子打趣,世界双遗产的泰山处处学问不浅。传说是三位老叟谈论长寿秘诀颔首微笑之处,周边居民平日从山下上来,到此就气喘吁吁,歇歇脚。语间,忽闻悠扬的音乐,飘来若现,影影绰绰有人舞动林间。
穿过石坊,普照寺分分钟映入眼帘。一个完整的古建筑群,秀峰环抱,翠柏掩映,亭殿楼阁,万象峥嵘。传为六朝古刹。金大定五年重修,有敕牒石刻勒殿壁。高丽僧满空,清代诗僧元玉进行了重建、复兴。明洪武年间泰安府僧纲司设于此。建国后,游人很多,进香者来往不断。一个特殊的时期关停。1979年恢复宗教活动。2008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
大雄宝殿前,香炉很高很阔,祈愿的缕缕青烟,供奉台上的二维码,随风翻动,似在对话与佛结缘。刹那,与繁杂的世界隔绝。脑袋,空了。心,静了。唯有林间的鸟鸣伴着寺院的静谧、祥和,像伴着沉睡的老人。忘我。
走古道,赏雕塑,阅碑文。对话千年松柏。心中荡起那晨钟暮鼓的幽远。
从大雄宝殿右侧,拾级而上,来到筛月亭。亭下有方形石桌,敲击四周和中央,则发出清脆如磐的五种声音,故名“五音石”。饶有兴趣的敲击着,声音厚重,悦耳,正当正面反面看个究竟。突然从一品大夫松南面的沉降广场冒出十几个孩子,向筛月亭跑来,瞬间围拢到石桌旁,叽叽喳喳,争先恐后地抢着拍打,领队老师介绍着这份奇妙,孩子似好奇、似迷惑地打量。
筛月亭东面,就是著名的六朝松了。妻子很有心,说这就是那棵树吧,全枯了,仅剩一副枯黄灰黑色的主干和枝杈,种植的一些藤蔓缠绕那昔日的伟岸。
六朝松本是普照寺最为著名的一景。枝繁叶茂,疏密相间,宛如巨大的华盖,不是查看资料,还以为整个树冠的生长大致朝着六个主要方向而得名呢。每当皓月当空,松下银光万点,如同筛月。
清净之美,筛月亭与松树相伴的磅礴气势是在四十年前看到的。第一次离家,来泰安求学,报到当日,难得闲暇,和一同来的老乡四人,五分钱一张门票,成行了那次人生第一次花钱看景。
记得同行的家长问,普照寺的寺字啥意思?我心里一阵茫然,孤陋寡闻,不知其意。好在同行的孩子抢答,说是庙的意思。那位家长说,对对,规模大的叫寺,小的叫庙。我默默记在心里,还埋怨自己什么也不懂,用百姓讲话真是个睁眼瞎。也无心看着那红墙绿瓦。整个游览与其说新奇,不如说是怯怯的。真胆怯那位家长再提问题,再次难堪,发窘。
中轴线以东的禅房,院中立有一石,约莫高一米半,比较特色。正面刻着诗僧元玉的肖像。刚刚对文学产生兴趣的我忽觉眼前一亮,愉快地倾俯身子留影,拍下释来运转,欣赏阅读数遍背面石刻,品味这种境界:愿天下人泰,泰山始是泰;愿天下人安,泰安始是安;若是一人不安,便是泰安不安;若是一人不泰,便是泰山不泰。
忽见,一对蝴蝶在翻飞起舞,时而着地,时而树间。正当拿着镜头去追,捕捉美丽的画面。一霎,消逝树丛,不见踪影。我打趣,是缘带走我和妻子的心愿。
走出寺院。回首再欣赏那高悬的匾,石狮对峙的威严,天蓝色的底板,鎏金的门联,瑞祥友善。读来“黑豆无芽何分儒佛,长松筛月不辨古今”,越发轻松愉悦,萦绕心计瞬间释然。难怪满空、元玉打理的风生水起,禅韵享民。
此刻,我想那对蝴蝶应去拥挤不堪的红门,引领一票难求的游客,来看看这个蕴含大道理的小景观吧。[1]
作者简介
李继鲁,1968年生,山东金乡人,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周三读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文学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