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後版之情人節(李錫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酒後版之情人節》是中國當代作家李錫文錄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酒後版之情人節
「情人節」,不知何時開始,在我們的土地上飆起來了。「節」到了,笑逐顏開的不僅是「情人」,還有商人。商家們「沒事偷着樂」,因為有了這麼一個「節」,銀子就多賺了一大把!年年過「節」年年樂,不樂白不樂。
何為「情人節」?要弄清這漂洋過海而來的玩意兒,就像「中秋節」先弄清「中秋」、「愚人節」先明白「愚人」一樣,情人節你得先搞定「情人」。什麼是「情人」呢?大約有兩種解釋:一種指的是有情之人,比如有句話叫「情人眼裡出西施」,就是這個意思;另一種是指婚戀之外的非正常兩性關係,日常生活中的所謂「情人」多指這種。我還是以中國人說話的習慣(我想我說了50多年的中國話,大約懂得什麼是中國話的),用「排除法」來說明:
朋友之間叫「友人」,不叫「情人」;
正在戀愛中的人叫「戀人」,也不叫「情人」;
已經結婚的叫「配偶」、叫「夫妻」,更不叫情人;
你的愛人算是你的情人嗎?你的父母之間是情人關係嗎?你的正在熱戀中的子女是正在找「情人」嗎?顯然都不是。
普通國人理解的「情人」就是這樣,或者說習慣理解的就是這樣,我們不得不尊重這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在通常情況下,若把「情人」當成了「有情人」,那就是個「暗送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的翻版,成了相聲段子的一個「包袱」。
或許某官人某小姐憤憤然:「你可以把情人節理解成『有情人的節日』!」。張口就來,我可以這樣理解,但他未必這樣理解,你能左右正常中國人的理解方式和語言習慣嗎?把「情人」的兩種含義混為一談,往「有情之人」上面靠,試圖綁架愛情,使「情人節」大眾化、浪漫化,從而放出光彩,嗚呼!
「情人」的概念清晰了,「情人節」自然也就明了了。紅豆相思的人們,密約偷期、鸞儔鳳侶一回也就罷了,這種「節」也可以大張旗鼓地過?
有人說:「那人家外國的情人節就是個大眾喜慶節日!」我要說:咱別總跟外國人比。外國人男女一見面當着眾人先來一個kiss,你行嗎?外國(比如日本)有男女裸體同浴的習俗,你行嗎?外國人擁有幾個甚至十幾個情人的不少,你行嗎?外國(比如荷蘭或澳大利亞)有經過政府批准的「同性戀節」,你行嗎?外國有合法賭場,你行嗎?外國的未必都是優秀的基因。中國的國情、民俗、社會形態都是與國外不同的,還得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當回事。老是外國外國的,外國人更講家庭、講和諧,人家的簡單、誠信、友善,我們學到了多少?非要學那忽悠那癟犢子的事,時髦的話說「也是醉了」。
長久以來,這種「節」並不是法定節日,但它在民間擁有市場,甚至相當紅火。不必細思,無論啥玩意兒,一旦淪為「商用」,身價可就陡增了,比如成本幾毛錢的玫瑰,可以賣上它十幾元。據說玫瑰乃高貴聖潔之花,是愛情的象徵,這精靈聖品必定是愛的首善之物。而瞅着今兒結婚明兒離婚的那些事兒,愛的花朵枯萎如此之快,我也搞不清這玫瑰價值幾何了。你喊我也喊,你過我也過,似乎不過這個「節」就不跟流兒,就是老土。於是,「多情的種子」灑滿大地,生根發芽。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容易被誤導,把它當成時髦,「氣候」就是這麼形成的。你要說個直理,生意人問你:羨慕嫉妒恨麼?
過度精美的外部包裝,說不準就包裹着不實,掩蓋着缺陷。被包裝的各類「土節」、「洋節」的泛濫,說不準就反映着人心的浮躁、空虛和信仰缺失。把這「情人節」很是當回事的,有多少是奔着「情」而去的?湊熱鬧,糊弄鬼子,也糊弄自個兒。過去就沒這麼個節,那年代日子倒也安穩。
本來,信仰無國界,我們倡導包容,過什麼節也不該籠統加以禁止;而信仰缺失、媚外盛行、文化盲從和過度消費,就值得警惕和抵制了。不管「情人」們如何抗議,稍有常識的人都會看到一個事實:西方不良文化始終在侵襲我們,也包括「節日入侵」。《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撰文說:「年輕人愛標新立異,追趕時髦,商人在商言商,借洋節賺錢,這都可以理解。但一些黨員幹部也參與其中,糊裡糊塗過洋節,這就是政治修養問題了。」2017年春節前夕,中辦、國辦出台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指出:「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形成新的節日習俗。」 這裡沒有拒絕「情人節」,但是強調了「七夕節」的意義。在俄羅斯,國家杜馬通過一項法案,倡導愛國愛家,明令禁止以各種形式紀念和慶祝萬聖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防止青少年受到西方不良文化的衝擊和影響。
「情人節」已是一種文化現象。它或許是單身男女的浪漫節日,但傳到了我國,就發生了演變,變成扯淡了,看來有點「水土不服」。最初翻譯者和推廣者,「媚外」而不計後果,莫非是酒後之作?這恐怕不僅僅是一個什麼名稱的事,若為崇高愛情而過節,其實選項甚多,獨「情人」不當;而實實在在地做點正事,多些塑造美好心靈的事兒,比任何「節」都美麗得多。
不招人待見的一番議論,我這「情人節」八卦,是「2018酒後版」,個人專屬。哈![1]
作者簡介
李錫文,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