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郭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郭璡[jìn],生卒不详,字时用,新安人。永乐年间,以太学生擢户部主事。历官吏部左、右侍郎。明仁宗即位后逐渐做到吏部尚书,虽然身居高位,但是名望较轻。正统六年(1441年),因儿子郭亮受贿事受到牵连,被免官,卒年不详。

基本信息

                本 名         郭璡                 生 卒         不详
                所处时代         明朝                 出生地         新安
                别 称         郭进                 字 号         时用

人物生平

郭璡永乐初年,郭璡以太学生被升为户部主事,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命他兼詹事府少詹事,改名为璡。 [1]

明宣宗初年,郭璡掌管行在詹事府。吏部尚书蹇义年老,解除了部里职务,皇上朱瞻基想用郭璡取代他。郭璡为人厚重勤敏,但没有学问。杨士奇说恐怕郭璡不能胜任,应当妙选通经术知古今的大臣来担任任。朱瞻基于是作罢。 [2]

过了一年,郭璡终于成为尚书。当时外官九年任满后,所辖百姓来到京城请求让其留任的,总是增加俸禄让他复任。郭璡担心其中有的有诈,请求核实。皇上听从了。[3] 郭璡虽然为六卿长官,但名望较轻。汉时又政归内阁,从布政使到知府,有了出缺,听任京官三品以上推荐。后来又命御史和知县,也都听任京官五品以上推荐。要职选任和提升,都不关吏部。

正统初年(1436年),左通政陈恭说:“古代择任百官,都经过选部,职责专任而事体一致。现在令朝臣各举荐其所了解的人,恐怕令开私谒之门,助长奔走之风,乞请杜绝,使职权归一。”皇上交吏部讨论。郭璡谦逊辞谢,说不敢当,此事遂作罢。[4]

正统六年(1441年),御史曹恭因有灾异请求罢免不称职的大臣。皇上命科道官员会同讨论。郭璡和尚书吴中、侍郎李庸等二十人被弹劾。郭璡等人自述自己所为。皇上严厉责备他,而后又宽宥了他。

郭璡的儿子郭亮受贿为他人求官。事情被发觉后,御史孙毓等人弹劾郭璡。于是皇上令郭璡退休,而以王直取代他。 [5]

人物轶事

郭璡成为吏部尚书后,朱瞻基对他谈吕蒙正夹袋、虞允文材馆录的故事。郭璡由此留意人才。他知道进士李贤有辅相之器,便任他为吏部主事,李贤后来果然成为名相。

人物评价

张廷玉:璡虽长六卿,然望轻。 [6]

史籍记载

《明史·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四十五》

参考资料

  1. 《明史·郭璡传》:璡郭璡,字时用,初名进,新安人。永乐初,以太学生擢户部主事。历官吏部左、右侍郎。仁宗即位,命兼詹事府少詹事,更名璡。
  2. 《明史·郭璡传》:宣宗初,掌行在詹事府。吏部尚书蹇义老,辍部务,帝欲以璡代。璡厚重勤敏,然寡学术。杨士奇言恐璡不足当之,宜妙择大臣通经术知今古者,帝乃止。
  3. 《明史·郭璡传》:逾年,卒为尚书。谕以吕蒙正夹袋,虞允文材馆录故事。璡由是留意人才。识进士李贤辅相器,授吏部主事,后果为名相。时外官九年考满,部民走阙下乞留,辄增秩复任。璡虑有妄者,请覆实。从之。
  4. 《明史·郭璡传》:璡虽长六卿,然望轻。又政归内阁,自布政使至知府阙,听京官三品以上荐举;既又命御史、知县,皆听京官五品以上荐举。要职选擢,皆不关吏部。正统初,左通政陈恭言:“古者择任庶官,悉由选部,职任专而事体一。今令朝臣各举所知,恐开私谒之门,长奔竞之风,乞杜绝,令归一。”下吏部议。璡逊谢不敢当,事遂寝。
  5. 《明史·郭璡传》:正统六年,御史曹恭以灾异请罢大臣不职者。帝命科道官参议。璡及尚书吴中、侍郎李庸等被劾者二十人。璡等自陈,帝切责而宥之。璡子亮受赂为人求官。事觉,御史孙毓等劾璡。乃令璡致仕,而以王直代。
  6. 明史·卷一百五十七.国学网.201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