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陌生的天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喪鐘為誰而鳴》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40創作的長篇小說,以美國人參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為題材,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 《喪鐘為誰而鳴》講述的是美國青年羅伯特·喬丹在大學裡教授西班牙語,對西班牙有深切的感情。他志願參加西班牙政府軍,在敵後搞爆破活動。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擊隊聯繫,完成炸橋任務。他爭取到游擊隊隊長巴勃羅的妻子比拉爾和其他隊員的擁護,孤立了已喪失鬥志的巴勃羅,並按部就班地布置好各人的具體任務。在紛飛的戰火中,他和比拉爾收留的被敵人糟蹋過的小姑娘瑪麗亞墜入愛河,藉此抹平了瑪麗亞心靈的創傷。在這三天中,羅伯特歷經愛情與職責的衝突和生與死的考驗,人性不斷升華。在炸完橋撤退的時候,自己卻被敵人打傷了大腿,獨自留下阻擊敵人,最終為西班牙人民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這是海明威篇幅最大的一部小說,但全書情節局限於三天之內(一九三七年五月底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到星期二上午),寫得緊湊非凡。 西班牙內戰進行了很久,戰爭慘烈。1937年春季,共和國政府軍總部準備向法西斯叛軍發動反攻,以收復馬德里西北重鎮塞哥維亞。在塞哥維亞與瓜達拉哈之間有一座鐵橋,這可能成為叛軍支援部隊的通道,於是負責指揮反攻的前蘇聯將軍高爾茲決定炸毀這座決定戰爭成敗的鐵橋。而炸橋任務就交給了爆破手、美國志願人員羅伯特·喬頓。 羅伯特·喬頓原是美國蒙大拿州米蘇拉市大學的一名西班牙語教師,曾到西班牙研究語言和考察風土民情。喬頓是在l936年夏季西班牙內戰爆發後,投身到反法西斯戰爭行列中去的。喬頓接受任務後,由老游擊隊員安賽爾莫作嚮導,背着兩箱炸藥,來到了距鐵橋不遠的一支游擊隊的駐地。 鐵橋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敵人對此十分清楚,因此派了重兵予以把守。橋下的磨坊和原築路工人住的房子裡分別駐紮着守橋敵軍,鐵橋兩端的崗樓里也有哨兵把守。喬頓意識到,如果沒有游擊隊的幫助,他根本就無法完成炸橋任務。 於是,羅伯持來到游擊隊的營地,見到了瑪麗亞。她是在三個月前被游擊隊從敵人手裡解救出來的。經過這段時間的恢復,瑪麗亞的身體己經逐漸康復,現在在游擊隊裡幫助游擊隊隊長巴勃羅的老婆庇拉做些炊事工作。庇拉十分支持炸橋行動,但她認為由於風險太大,而回報又太少,很可能游擊隊內部會有人反對這項行動。因此,她建議羅伯特應該儘量爭取鄰近的愛爾·索多率領的游擊隊的支持。 羅伯特在安賽爾莫的陪伴下,趁天黑前觀察了鐵橋的結構以及附近的地形,井在心裡謀劃好了炸橋的方案。 巴勃羅堅決反對炸橋一事,他認為自己會因此受到牽連。他以前並不是這樣的,是很英勇的,可現在有了一些資產後,已經喪失了鬥志。其他的游擊隊員紛紛批評巴勃羅的懦弱,巴勃羅羞愧地離開了營地。第二天早飯後,庇拉帶着羅伯特和瑪麗姬前去愛爾·索多的駐地,在路上,她極力撮合羅伯特和瑪麗姬交往。 羅伯特、庇拉和愛爾·索多制定了炸橋的計劃:愛爾·索多率領他的隊伍割斷山上的電話線,再進攻駐紮在築路工人房子裡的守敵;巴勃羅的小隊割斷山下的電話線,然後攻打磨坊里的敵軍。最後大家在橋頭集合,一起撤退。只是撤退時所需的馬匹不夠,愛爾索多打算晚上到敵人的軍營里去偷。在返回途中,庇拉先行,故意把羅伯特和瑪麗亞留在後面,好讓他們有機會單獨待在一起。他們手挽着手,並行在荒草叢生的山上。瑪麗亞的單純可愛,打動了羅伯特,他想在戰爭結束後把她帶到美國並和她結婚。他會重新回到大學去教書,而那時的瑪麗亞可就成了大學助教的夫人了。羅伯特的夢很甜蜜,可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這些也許就是一種奢望。 馬蹄聲驚醒了沉睡中的羅伯特,他起身打死了敵人的一名暗哨。但死者身亡並沒有什麼有價值的信息,除了一封普通的家書,這不由得使他對這場戰爭的殘酷性和非理性感慨萬千。隨後,附近傳來了密集的槍聲,原來愛爾·索多昨晚偷馬時被敵人發覺,他們跟蹤而至並將游擊小分隊團團包圍。愛爾·索多率眾奮力抵抗,終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敵人割下了愛爾·索多的頭顱。 羅伯持分析敵人幾天來的種種動向,認為他們已經知道了共和國軍的反攻計劃,而且,正在進行防禦部署。情況有變,他給高爾茲將軍寫了封信,建議他暫停這次反攻,隨後將信件交給了游擊隊員安得烈。 凌晨兩點鐘左右,羅伯特從庇拉那裡得到消息,巴勃羅為了阻止他炸橋,傷了他帶來的雷管逃走了。羅伯特很是惱火,但現在他只能想其他的辦法了。天亮之前,游擊隊員們都整理完畢,準備去炸橋。就在這時,巴勃羅帶着五個人和五匹馬返回了營地。他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表示願意幫助羅伯特去炸毀鐵橋。大家對巴勃羅的回歸表示歡迎,然後趁着夜色向鐵橋進發。 安得烈帶着信幾經周折,來到共和國政府軍駐地,遇到了國際縱隊的主要領導人、法國革命者安得烈·馬蒂。在失望、野心和怨恨的驅使下,馬蒂扣留了安得烈,打算告發高爾茲通敵賣國。 在《真理報》特派記者克拉科夫的努力下,馬蒂被迫釋放了安德烈,並向在前線視察的高爾茲將軍報告了此事。而當高爾茲將軍獲悉信件內容時,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羅伯待隱藏在埋伏地點,對現在的局勢很是擔心:西班牙人民固然非常頑強,可是法國的封鎖卻越來越緊,也得不到美國的即使這次反攻取得勝利,明天又會怎樣呢?西班牙人民已經奮戰一年了,最後的勝利能否實現呢? 戰鬥打響了,敵人的哨兵應聲倒下。羅伯特拎着炸藥箱和安賽爾莫跑到橋下,迅速而又牢固地將手榴彈梆在炸藥上,並把炸藥固定在橋上。在將導火線安裝妥當後,兩人迅速埋伏到路旁的岩石後面。敵人的卡車向橋頭駛來。羅伯特按動了火藥線。隨着一聲巨響,鐵橋被炸毀了,橋的中段飛到了半空中。 任務完成了,安賽爾莫卻犧牲了。羅伯特望着他的屍體,心裡充滿了憤怒:如果巴勃羅不把雷管搶走,他就可以在遠處按動藥線,而安賽爾莫也許就不會犧牲了。 巴勃羅和庇拉率領的游擊隊在與敵人的交火中傷亡慘重,被迫退回到松林里。瑪麗亞已經將馬匹牽到這裡等侯着他們,此時只要突破敵人的火力封鎖,然後騎馬穿過大道進入對面山坡上的樹林就可安全脫險。全體隊員都沖了過去,可羅伯特卻不幸中彈落馬。他摸了摸左腿,知道腿骨已經折斷,自己難逃一劫。打算與敵人拚死一搏。 他忍着劇痛翻過身來,靠在樹後將一挺輕機槍對準從大道上駛過來的一大隊騎兵。他手扳着槍機,靜靜地等待着敵軍軍官走到陽光照耀的地方來。他感到自己的心正貼着布滿松針的山地跳躍着。
作者簡介
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E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奧克帕克,美國作家、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授予銀制勇敢勳章;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利策獎 ;1954年的《老人與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諾貝爾文學獎。2001年,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The Sun Also Rises)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中。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用獵槍自殺身亡。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複雜,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海明威的作品標誌着他獨特創作風格的形成,在美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海明威有着出色的語言駕馭能力,他常以最簡單的詞彙表達最複雜的內容,用基本詞彙、簡短句式等表達具體含義,用名詞、動詞來揭示事物的本來面目,絲毫無矯揉造作之
內容預覽
邁阿密又熱又悶,從大沼澤吹來的陸地風還帶來了蚊子,連早上都有。 「我們還是儘快走吧,」羅傑說。「我得先去弄點兒錢。汽車的事你懂行嗎?」 「不大懂。」 「你不妨在報紙的分類廣告裡看看,了解一下都有些什麼樣的汽車出讓,我去弄點兒錢讓匯到這裡的西聯②來。」—— ①《那片陌生的天地》原為海明威一部未完成小說的前四章。海明威創作這部小說的時間是在1946至1947年間及1950至1951年間,時寫時歇。1970年出版的海明威遺著《灣流中的島嶼》一書,有個初稿就是以這個片斷作為原始素材發展起來的。後來海明威在寫《灣流中的島嶼》一書的過程中,顯然改變了小說的創作思路,把這幾章文字刪去了。讀者一定會注意到,作者在《灣流中的島嶼》的最後一稿中又重新使用了其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