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遵义市播州区第一小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全景视觉网 的图片

遵义市播州区第一小学(原遵义县第一小学)创建于1906年,在110年的办学历程中,曾三易校址、九更校名。2004年经遵义县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遵义县第一小学,2016年6月6日,因撤县设区,更名为遵义市播州区第一小学。学校地处县城中心, 占地面积16363平方米,建筑面积[1]7660平方米,48个教学班,学生3321人,教职工153人。有附属幼儿园一所,园工34人,幼儿600+3人。

学校简介

2003年学校申报更名,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684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060平方米。有教职工218人(含退休和聘用人员),特级教师[2]2人,小学高级教师76人,党员57人。小学部48个教学班3330人,附属幼儿园12个教学班600人。

办学历史

遵义市播州区第一小学位于播州区南白镇东侧人民路,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1906)年。南邻省级示范性高中——遵义市南白中学,学校西侧是万寿大街,毗邻新华书店,与西侧象山之麓的中共播州区委、区人民政府相望。

清光绪二十七(1901)年八月,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首先改各省的书院为学堂,同年十二月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并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二十八(1902)年参照日本学制颁行了《壬寅学制》,二十九(1903)年修改后颁布了《癸卯学制》。光绪三十二(1906)年颁布教育官制和章程,在全国推进办新学。

光绪三十一(1905)年,清廷昭告天下停止科举考试,倡办新学。次年,遵义知府袁玉锡指令各县改学务局为劝学所,以地方官为监督,设总董1人,总揽学务,按照《劝学章程》推进新学。责成遵义县训导(管理教育的官员)王亮臣推举乡绅数人为劝学员,及时往四乡(当时县城分东、南、西、北四区和城区)劝设新学。遵义县决定实施《劝学章程》,每区设劝学员1人,各乡、村设村董1人,负责筹款兴学。光绪三十二(1906)年,懒板凳人受新学思想影响,加之官府催促办新学,街上乡贤诸人与劝学员会商,将懒板凳街上万寿宫私塾改为新制学堂,报县公署备案。依全县东、南、西、北四区划分办新学的区位顺序,懒板凳万寿宫学堂被命名为“遵义县南区第六初等小学堂”。《续遵义府志》记载,“南区第六堂在忠庄里南北锦,光绪三十二年开堂”,此即遵义县第一小学的发端。

遵义县南区第六初等小学堂,是全县较早创立的官立小学堂之一,学生一律公费。光绪三十四(1908)年,推行城乡地方自治,成立乡议会,南三区自治公所设在南北锦场,教师薪俸在南三区征收的捐税费中度支。学堂开设的课程有修身、国文、算学、体操、乐歌、图画、手工等,与私塾单教古文课本大相径庭。新制学堂教材统一,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分别编班上课。通过新学教育,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薰陶,又能汲取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学校围绕“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施行教育。与此同时,懒板凳也有传统私塾存在,新学堂与私塾两种办学模式并存,更多的学生进入新制学堂读书。

瞄准高端,睿智进取。在百年办学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以高瞻远瞩的办学思想,独具魅力的育人环境,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蜚声黔北,成为播州区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学校领导

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蒲庭勇

副校长:郑红梅

副校长:石元萍

副校长:蒋菊香

学校荣誉

2020年11月20日,学校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