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寨英(陳淑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遇見寨英》是中國當代作家陳淑芬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遇見寨英
寨英。輕輕喚一聲寨英,如同喚一名熟識已久的女人名字。寨英,親切得只想靠近她,一睹它的芳容和遠古的魅力。在一個細雨紛飛的三月,我們一腳踏進貴州省松桃縣寨英古鎮,恍惚進入歷史的時光隧道。
被細雨打濕的寨英古鎮就這樣以一種靜默莊重的姿態進入我們的視線。它肅立於寨英河畔,遠離喧囂的紅塵,遠離熱鬧的松桃縣城。據史載,明初洪武年間,朱元璋派兒子朱楨率十萬征蠻大軍來到寨英,在此地駐紮軍隊,修建碼頭,築立城牆。這裡,是朝覲梵淨山東線古道必經之地。站在城門外,懷想六百多年前的金戈鐵馬、血雨腥風。如今,這裡一片寧靜、祥和。
馬頭牆。小青瓦。徽式飛檐。六百多年的徽派建築井然有序,參差錯落,一一映入眼帘。
城門是由一塊一塊方方正正的青石板壘成,上面長滿了青苔,石板上紋路層層疊疊,凹凸不平,滿是歲月的滄桑。大門頂部的石頭上刻着依稀可辨的一柄長劍,據說是為了斬除河裡面的妖孽,以保古鎮百姓平安。這裡家家戶戶大門的門頂都刻有八卦圖,震懾邪惡、以求平安的寓意不言而喻。
行走在僻靜的巷道里,靜謐得能聽到心跳的聲音。古牆的縫隙里綴滿了被春風吹綠的野草,一座緊挨一座的古舊木屋大多是敞開着,探頭朝里看去,或明或暗的光影交錯着。陪同我們的松桃縣文聯主席說,可以隨意進去看看。我們輕輕推開一扇半掩的紅漆斑駁的大門,大門是厚重的楠木製成,門檻是一塊長條石塊,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紋,門樓橫枋上雕飾着花卉,顯得高雅華貴。承門柱的一對雕花抱鼓石上栩栩如生的花草圖案,雖然經歷了六百多年歲月的剝蝕,但仍能感受到它昔日的繁華。
走進庭院,經過一廂房,再往裡走,便是天井了。仰頭望去,從四四方方的天井上空灑下一片明麗的光影,照亮了後廂房。四合院內,靠牆角有一道排水溝,下大雨時,雨水就從排水溝流進陰溝,取肥水不外流之意。
作者簡介
陳淑芬,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