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辣椒疫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
原圖鏈接

辣椒疫病俗稱黑杆,是由辣椒疫黴菌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辣椒上的病害。辣椒疫病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生,以成株期發病為主。病菌可侵染根、莖、葉、果。在日光溫室內發生普遍,是日光溫室辣椒生產上毀滅性病害,發生嚴重時常造成絕收。

辣椒疫病在中國各地都有發生。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辣椒疫病主要發病盛期為保護地5-6月,露地6-7月。年度間早春溫暖多雨、大雨或連陰雨後驟然放晴,氣溫迅速升高,有利於病害流行。

辣椒疫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選用抗病品種,實行輪作、深翻改土,對土壤、種子進行處理,加強管理,清除病株;再結合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基本信息

中文名: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
原圖鏈接

別 名:黑杆

為害植物:辣椒

為害部位:根、莖、葉、果

病 原:辣椒疫黴菌

辣椒疫病症狀

主根染病初出現淡褐色濕潤狀斑塊,逐漸變黑褐色濕腐狀,可引致地上部莖葉萎蔫死亡。莖染病多在近地面或分叉處,先出現暗綠色、濕潤狀不定形的斑塊,後變為黑褐色至黑色病斑。病部常凹陷或溢縮,致使上端枝葉枯萎。葉片染病出現污褐色邊緣不明顯的病斑,病葉很快濕腐脫落。果實染病多從蒂部開始,出現似熱水狀、暗綠至污褐色、邊緣不明顯的病斑,可使局部或整個果實腐爛,逐漸失水後成為黑揭色儡果可殘留在枝條上。上述各染病部位的病斑在天氣潮濕時,表面可長山一層稀疏的白色霉層,這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疫病在辣椒田裡表現出明顯的中心病株朴發病中心,發病中心多形成在低洼積水和土壤黏重地帶。受害植株上部葉色深,下部褪色、葉片由下向上萎蔫,脫葉直至死亡。葉上病斑初呈水漬狀,後擴展成近圓形或不規則形大病斑,病葉暗綠色,易枯縮脫落。果實多在蒂布發病,病斑水漬狀擴展,向果面和果柄發展,病果呈灰綠色,後灰白色軟腐,有時有深綠色同心輪紋。病果殼干縮二不脫落,潮濕天氣病果殼產生稀疏白色霉層。[1]

為害症狀

葉片、莖和果實均可發病。

(1)葉片。發病多在葉緣和葉柄連接處出現不規則暗綠色病斑,水漬狀,邊緣為黃綠色,多雨高濕條件下發展迅速,常造成葉片腐爛,乾燥條件下病斑乾枯易破碎。

(2)莖基部和莖節。莖基部和莖節分杈處發生成段暗綠色病斑,水漬狀。莖部多在近地面處發病,病斑初期為暗綠色,水漬狀,後出現環繞表皮擴展的暗褐色或黑褐色條斑,病部易縊縮折倒,病部以上莖梗也易凋萎死亡。

(3)果實。受害多從蒂部開始,病斑呈暗綠色水漬狀軟腐,邊緣不明顯,很快擴展到全果實,引起腐爛,潮濕時病部覆蓋白色霉層,乾燥後形成暗褐色僵果。[2]

病原

病原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 Leonian,屬鞭毛菌亞門真菌。

(1)形態。孢囊梗簡單,菌絲狀,淡色。孢子囊頂生,長橢圓形,淡色,頂端有乳頭狀突起,大小(27.6~55.8)μm×(15.5~31.6)μm。萌發時產生多個有雙鞭毛的遊動孢子。卵孢子圓球形,黃褐色,直徑為15~28μm。病原還能產生球形的厚壁孢子,淡黃色、單胞。在CA培養基上生長良好,氣生菌絲中等,無隔膜,孢囊梗分枝不規則,孢子囊形狀、大小變異較大,近球形,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乳突較明顯,大多1個,偶有2個,其厚度均小於5μm,孢子囊成熟後易脫落具長柄,孢子囊在水中易釋放遊動孢子,遊動孢子腎形,帶有鞭毛。

(2)寄主。這種病原可以侵染辣椒、番茄、茄子、南瓜西瓜白蘭瓜甜瓜黃瓜菜瓜等。

侵染

越冬與初侵染源。病原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殘體或土壤及種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殘體帶菌率高,是主要初侵染源。北方寒冷地區病原不能在種子上越冬,其主要來源是土壤中和在病殘體上越冬的卵孢子。主要是病殘體在土壤中帶菌傳染,隨澆水傳播。線蟲為害造成根部傷口,病原很容易從傷口進入,造成植株迅速發病。傳播特點。條件適宜時,越冬後的病原經雨水飛濺或灌溉水傳到莖基部或近地面果實上,引起發病。重複侵染主要來自病部產生的孢子囊,借雨水傳播為害。中心病株出現到全田發病僅7天左右時間。中心病株的出現是全田發病的信號。中心病株出現後,在濕度滿足的條件下可擴大侵染。

發生規律

(1)發病時期。中心病株出現時間,保護地辣椒在4月上、中旬,露地辣椒在6月上旬左右。

(2)氣候因素。高溫、高濕有利發病,雨季或大雨後天氣突然轉晴,氣溫急劇上升,或澆水后土壤濕度大易積水,發病迅速。大棚內濕度大或棚膜上凝水結露的情況下,易發病。

(3)栽培因素。大水漫灌或雨後淹水的田塊,凡浸泡在水中的莖、葉、果實都嚴重發病。偏施氮肥,磷、鉀肥不足,微量元素缺乏,種植過密,通風透光不良,連年重茬的田塊發病重。[3]

防治措施

對於辣椒疫病主要採用三種措施防治,分別為農業防治技術、藥劑防治技術、選擇抗病品種。農業防治技術多為人工控制,因為*壤、溫度、濕度等自然因素造成的辣椒疫病,投入時間較長且效率沒有藥劑防治技術高。藥劑防治技術主要是通過藥物控制辣椒疫病具有高效性。選擇抗病品種進行防治能從根源上避免辣椒疫病的感染。

農業防治技術

(1)合理輪作 主要是實行2~3年以上輪作,避免與瓜類、茄果類蔬菜連作主要是避免病菌潛伏,輪作作物以十字花科、蔥蒜等農作物為主。

(2)選用無病苗 需要事先挑選辣椒種子然後放置於溫水 (55℃) 中進行浸濕時間約為30 min,冷卻到30℃再浸種8 h進行催芽播種。其次是苗床的消毒工作避免病菌的殘留。進行無病辣椒苗育種,施加有機肥對需栽種的種子進行消毒及床*消毒,採取人工排查法對病苗及時處理,並對該區域進行噴藥處理,進而防止病菌繼續擴散蔓延。

(3)合理控制大棚濕度 避免辣椒苗根部處有過多積水、控制澆水時間,避開中午採取早上澆水或太陽落山後澆水。及時進行排水溝建設及時排除大棚內多餘的積水。

(4)加強辣椒大棚管理 注意保持辣椒種植區域內清潔及時施加有機肥,合理施用磷肥、鉀肥從而提高辣椒植株抗病性,及時處理辣椒病葉、老葉進而降低辣椒大棚內疫病感染率。

藥劑防治技術

用25%適樂時懸浮種衣劑,濃度控制為10 ml兌水150 ml避免濃度過高和過低進而影響其使用效果;均勻攪拌後拌種可包衣進行種植。 一旦發現種植區域內有病株出現,且處於辣椒疫病發病初期需及時用藥物處理,可選用50%的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在病株出現的區域採用煙霧法或是粉塵法,及時噴施藥物進行辣椒疫病防治。發現小面積的病株時也可採用藥液灌根的方法封鎖發病中心,一般採用甲霜銅可濕性粉劑或者甲霜靈可濕性粉劑,對病株根部進行灌根處理,噴灑時間為5~7 d共噴1~2次。選擇抗病品種 據有關數據顯示現在世界上已經培育出多達40多種的抗藥性的辣椒品種,這些品種的優質的辣椒苗對於一般的辣椒疫病有較高的抗病能力。這是辣椒種植史上重要的突破,經研究辣椒抗病的性狀主要是由多種基因所控制,傳統的雜交方法很難培育出理想的抗病品種,需要以基因工程為主要的生物技術進行培育。[4]


相關視頻

【高清】辣椒疫病診斷與防治

溫室辣椒疫病綜合防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