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谦(明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赵谦,亦名赵为谦,字古则,号考古先生,浙江余姚人,曾任国子监典簿。明初著名教育家,儒学大师,儒客大家,后世称“海南夫子”、“海南圣人”、“字学宗师”。
基本信息
本 名:赵谦
别 名:赵为谦
字:古则
号:考古先生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浙江余姚冯村
出生日期:1351年
逝世日期:1395年
主要作品:《童蒙习句》、《学范》
主要成就:“海南夫子”、“海南圣人”、“字学宗师”
人物生平
赵谦,字古则,号考古先生,浙江余姚人。他自幼励志圣学,曾作治学座右铭云:"士之为学,必先穷理,穷理必先读书,读书必先识字。故曰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明则六经如指诸掌。"赵谦博究六经百氏,尤精于文字学,为时所推重。袭封"圣人"世职的孔子后裔孔士行和赵谦见面后,深为他的学问所折服。明初文坛宗主大学士宋濂看了他的著作后,亦赞叹道:"吾辈不及。"
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太祖命词臣修《正韵》,他应聘而出。虽然大学士宋濂很欣赏他的才华,但仍因其年纪较轻为众人看轻,被黜为中都国子监典簿。赵谦为人刚直,"正义所在,目无王公"。因此,第二年便因与上司论事不合而遭贬罢官。赵谦不以为意,"放歌东归,益肆力于著述,学者翕然从之"。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赵谦得到吏部侍郎侯庸的保荐而复被举用。赵谦对官场中勾心斗角的事很是反感,觉得在朝中没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赵谦毅然放弃京官的优越地位,主动到被称为"蛮夷万里"的海南琼山任儒学教谕。
海南自古是个蛮荒之地,文化非常落后,虽然自宋代苏东坡、胡铨等人流放来琼,大力宣扬文教,但直至明初,读书人还很少。琼山知县在儒学的旁边筑了一个考古台,给赵谦作著述之所。为了培育人才,赵谦还编写了一本《童蒙习句》的识字课本和一本定名《学范》的教科书。赵谦生平著述不少,传世者还有《声音文字通》、《六书本义》、《造化经伦图》、《历代谱赞》等书。其中《声音文字通》在永乐初由赵谦门人柴文敬呈上朝廷,明成祖下诏藏于秘阁,并作为考文重典。
赵谦办学不分民族、贵贱,一视同仁。他的学生,既有贵介公子,也有平民百姓,既有汉族青年,也有黎家子弟。此外,还有不少青年从远方慕名而来,其中较著名的有合肥王仲迪、蒲田朱伯绍、三山郑尚宾、风阳孙仲岳、临川吴均平等。
赵谦在海南办学,"文风由是丕变,今琼人家尚文公礼而读孔子书,一洗千古介麟之陋,出而北仕于中州,中州士大夫不敢鄙夷之者,未必无所自也。"后人因此赞誉道:"海南子弟,得闻圣学,实自谦始。"后来,大家干脆称他为"海南圣人"、"海南孔夫子"。
赵谦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10月1日病死于任所。赵谦死后,众门生如丧己父,悲痛万分,将他安葬于府城南门外六角井附近,争相负土筑墓,春秋祭祀不绝。
江南第二泉
江南第二泉位于雨花台东岗,原名雨花泉。
因清泉一泓在永宁寺内,又曾称永宁泉。泉凡二孔,水出地面1米,纤湮缕浸,清洌甘美,色味俱绝,宋陆游品为第二泉,位列金陵名泉之首。明代赵谦为其书题“第二泉”匾额,后毁无存。
历史评价
明邱睿《考古赵先生像赞》评价他为“南海木铎,后学山斗”。“南海木铎”是赞颂他为海南文化教育作出的“拓荒之功”,“后学山斗”是推崇他卓越的学术成就。
朱彝尊《赵谦传》描述了赵谦四处交友求学的情况:“天台郑四表善《易》,则从之受《易》。定海乐良、鄞郑真明《春秋》,山阴赵俶长于说《诗》,迮雨善乐府,广陵张昱工歌诗,无为吴志淳、华亭朱芾工草书篆隶,㧑谦悉与为友。”
明解缙“教官,圣人之木铎也,吾当贺圣人于南海之滨有增一木铎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