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先讀點經(柏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讀書先讀點經》是中國當代作家柏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讀書先讀點經
有朋友問我,怎樣讀書。這是覺得我讀了大半輩子書,應該有點讀書體會,或者有點引以為戒的經驗吧。然而,怎樣讀書呢?有這樣一則故事,見於《淮南子.道應訓》:
桓公讀書於堂,輪扁斲輪於堂下。釋其最椎鑿而問桓公曰:「君子所讀者何書也?」
桓公曰:「聖人之書。」
可是,「輪扁」卻不贊成桓公讀「聖人之書」,認為聖人之書是「糟粕」,不值得讀。果真「聖人之書」就像「輪扁」那樣認為不值得讀嗎?我看這個意見不正確。每個人都有其讀書的選擇和讀書的目的——讀書的目的決定了讀書的選擇,這是讀書的基本態度。
「聖人之書」,暫且不說桓公讀的具體是哪位「聖人」之書,我想,應該是先秦的主流經籍吧。這主流經籍是什麼?應該是孔夫子非常注重並講授給自己的學生的「六經」吧,即《易》《詩》《書》《樂》《禮》和《春秋》這「六部」經籍。也就是在「讀經」。「輪扁」不同意讀經,決絕地反對「讀經」,引起桓公的注意,不外乎是想藉此機會向桓公闡述自己的經天緯地的主張而已。
那麼,桓公的讀「聖人之書」有錯嗎?我看沒有錯,是正確的。為什麼是正確的呢?前邊講了,先看桓公的讀書目的是什麼?有兩種目的,一種是從「聖人之書」里吸取有益的國家管理經驗和治國方略,一種是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增強文化素養。這兩種讀書目的,都是決定了桓公要讀「聖人之書」——從另一個方面看,就是「輪扁」,他雖然反對桓公讀經,可是,他怎麼知道「聖人之書」是「糟粕」呢?不讀「聖人之書」是不能給「聖人之書」下這個結論的。可見,「輪扁」也是讀過「聖人之書」的。
這則故事,引出來今天的話題,讀書究竟讀什麼書呢?
讀書,關鍵的問題,是讀什麼書。而讀什麼書,取決於讀書的目的。無論古今,都是一理。如果是為了學習古典文化知識,或者從事寫作,尤其是漢語寫作,就應該如同桓公一樣,先讀「聖人之書」——也就是讀點經。為什麼呢?我國古代社會,經,也就是經籍,是最基本的思想文化書籍。先是孔夫子講授給自己的學生的「六經」,到後來的「十三經」以及「四書五經」,這是農耕社會的主流思想哲學書籍,反映了農耕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影響到了農耕社會的方方面面,諸如歷史、思想、哲學、文化、藝術、建築、園藝以及社會禮儀和人際交往等等,一切都建立在這個思想價值觀上邊。如果不讀經,就不能很好地閱讀和理解古代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基於這個認識,還是讀點經好。這對於完整地學習古代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關鍵是提升人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和認識能力,特別是培養強烈的家國情懷是很有意義的。這就是讀點經的理由,不知道我說的對麼?[[[1]
作者簡介
柏峰,陝西蒲城人。著有多種文學理論專著、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