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论语
《论语》以一个人物,即孔子为中心描绘各种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个首创。这些人物来自十分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执政者、贵族、各种等级的官吏、军队首领、学者、隐士等。书中写得最多的是同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弟子。
原文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解读
制度变迁中的取舍存废,很难。
“告朔”之礼是中央向地方授信的大礼,但春秋乱世,此礼已渐式微,只有供奉活羊的形式还保留着。
子贡或以为既已名存实亡,则不必再破费,欲去其羊。孔子看法不同,故批评子贡。有些制度逢乱世而遭破坏,但如其功能属必备,则虽徒具形式,亦应勉力维系,不使彻底湮灭,以待将来尚可依迹恢复。
现代化的追寻中,许多传统节日曾从主流社会生活中消失,所幸在民间还顽强地延续着,否则,今天的文化复兴将从何谈起?[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