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谓卫公子荆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论语
《论语》以一个人物,即孔子为中心描绘各种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个首创。这些人物来自十分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执政者、贵族、各种等级的官吏、军队首领、学者、隐士等。书中写得最多的是同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弟子。
原文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 ‘苟合矣。’少有,曰: ‘苟完矣’。富有,曰: ‘苟美矣。’”
解读
人的生活,有赖于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物质条件好一些,人自然舒服一些。只是这个好一些有时又没有止境,往往好了还想更好。人如以此好为目标,日久便不免心累于物。心一旦役于物,人便难以自足,便累了。
居家如卫公子荆,差不多时就觉得够了,稍有了就觉得齐全了,更多时则觉得已完美,心易足而常乐,自然能随遇而安了。
安顿身心,并非不努力。只有收拾起自家精神,才可能聚精会神做事。随遇而安与随时努力,正是心上工夫的两面。[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