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闪岩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角闪岩相(amphibolite facies)是中级区域变质相。此相岩石是在中温-高温(最高为500℃)和中压-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温度和压力不太高时,形成绿帘石-角闪岩相岩石,温度和压力更高时,形成麻粒岩相岩石。
简介
角闪石相(amphibolite facies)是中级区域变质相,该相岩石以中温矿物组合、很少见变余结构构造为特征,以基性变质岩中出现Pl(An>20)+Hb+Q组合为标志,白云母已接近理想成分。包括St带、Ky带、Sil带。不同变质带之间,除富铝泥质变质岩矿物组合有明显变化外,其余各化学类型(富钾泥质、长英质、基性、钙质、镁质)矿物组合无明显变化。 角闪石、透辉石、绿帘石、斜长石、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等是角闪岩相岩石中出现的典型矿物。随著变质强度的增加,角闪岩相的特征性化学变化是绿帘石消失,斜长石中钙成分增加。当发生变化的时候,原岩中的水一般消失。 角闪岩相岩石广泛分布在造山带中,是在这些褶皱较深部位形成的。[1]
岩石类型
富铝泥质变质岩 在巴罗式中P/T变质区,角闪岩相富铝泥质变质岩发育St带、Ky带和Sil带。由于热峰温度仍在白云母分解反应之下,富铝矿物仍不能与钾长石(微斜长石)共生。 St带典型矿物组合为St+Alm+Bi+Ms+Q,典型岩石为十字石-铁铝榴石-云母片岩; Ky带典型矿物组合为Ky+Alm+Bi+Ms+Q,典型岩石为蓝晶石-铁铝榴石-云母片岩; Sil带典型矿物组合为Sil+Alm+Bi+Ms+Q,典型岩石为矽线石-铁铝榴石二云母片岩,无蓝晶石。 十字石、蓝晶石、铁铝榴石在岩石中常呈变斑晶产出,变斑晶中往往有大量基质矿物包裹体,出现各种嵌状变晶结构;矽线石呈细小针状集合体,嵌入石英或黑云母中。随着P降低,蓝晶石将被矽线石乃至红柱石代替。此外,铁铝榴石也将趋不稳定而被堇青石代替。
富钾泥质变质岩和长英质变质岩 角闪岩相富钾泥质变质岩和角闪岩相长英质变质岩矿物组合相同。 典型矿物组合Ms+Bi+Mic+Q,有微斜长石而无富铝矿物,富钾泥质变质岩云母含量高,典型岩石为微斜长石-二云母片岩; 长英质变质岩长石石英含量高,典型岩石为二云母长英片麻岩。 原岩为花岗质侵入岩的正片麻岩在变形弱时可保留变余花岗结构和与围岩的侵入接触关系,按成分可称为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奥长花岗质片麻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以突出其原岩。这三类称为“TTG岩系”,是前寒武片麻岩区最主要的组成岩石。
基性变质岩 角闪岩相基性变质岩典型矿物组合为Pl(An>20)+Hb+Q,典型岩石为角闪岩。可含铁铝榴石或透辉石,分别称为铁铝榴石角闪岩、透辉石角闪岩。 通常变余结构构造不发育,但在弱应变地段,由基性侵入岩变成的正角闪岩可保留原生火成结构和与围岩的侵入接触关系。
钙质变质岩 由于钙铝榴石的出现,该相泥灰岩组合与不纯灰岩组合已区分开来,典型岩石分别为斜长石-钙铝榴石-透辉石粒岩和钙铝榴石-透辉石大理石。
镁质变质岩 由于蛇纹石、滑石等低温铁镁矿物为直闪石、镁铁闪石等中温铁镁矿物代替,角闪岩相镁质变质岩与绿片岩相、绿帘角闪岩相明显不同,典型岩石为镁铁闪石片岩、直闪石片岩。[2]
矿物组合
基性变质岩矿物组合(标志性):Hb+Ca-Pl±Alm±Di(Cpx)无Opx(Hy)
泥质变质岩矿物组合:Ms+Qtz+Bi±Ky±Sil±Alm±Pl
变质条件
T=500-600~700-800 ℃
P>0.2GPa (红框区)
参考资料
- ↑ 实用!如何利用网络学习地质知识? 搜狐
- ↑ 经典变质岩照片(附标准命名及标本描述)网易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