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被子植物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是当今世界植物界中最进化、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现知全世界被子植物共有20多万种,占植物界总数的一半以上。中国已知的被子植物约2700多属,3万余种。被子植物与人类有着及为密切的关系,如中国的被子植物可提供食物的达2000余种;果树有300多种;花卉植物数不胜数;药用被子植物有10 027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占中国药用植物总数的90%,是药用种类最多的类群,绝大多数中药均来自于被子植物。[1]

基础信息

被子植物在植物分类学上,被命名为被子植物亚门。 是植物界中 高等的类群---种子植物门中的一个最高等的类群(学名:Angiospermae)也是植物界最大 的一个类群 。由少数(典型的是8个)细胞构成的胚囊和双受精现象被视为被子植物在进化上的一致性和与其他植物类群区别证据。被子植物在形态上具有不同于裸子植物所具有的孢子叶球的花;胚珠被包藏于闭合的子房内,由子房发育成果实;子叶1~2枚(很少3~4枚);维管束主要由导管构成;在生殖上配子体大大简化,以最少的分裂次数而发育,雌配子体中的颈卵器已不发育;在生态上适应于广泛的各式各样的生存条件;在生理功能上具有比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大得多的对光能利用的适应性。全世界约有300~450个科(各个分类系统科概念不同)、25万种,大多数科分布在热带,2/3的种限于热带或其邻近地区。中国约2.5万种,分别隶属于291科和3050属。

功能

真正的花为被子植物独具的主要特征,所以被子植物又叫有花植物。花基本上由4个系列的成分组成:

①外层系列为由萼片组成的花萼,通常呈绿色,有保护花的作用;

②内层系列为由花瓣组成的花冠,通常质地柔软多汁,色泽鲜艳,具有引诱传粉者的作用;

③一至多个系列的生有花粉的雄蕊,合称雄蕊群;

④一个(至多个)系列的内含胚珠的心皮,构成子房或雌蕊群。

被子植物群,通过子房上的花柱和柱头接受花粉粒(雄配子体)。花粉萌发后,雄配子体有1个粉管细胞和2个精子(雄核);在胚珠中,雌配子体(胚囊)通常有8个细胞(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3个反足细胞、2个极核细胞)。双受精后,由一个花粉粒产生的雄核(配子)与卵受精发育成胚,另一个雄核与二个雌核结合发育成胚乳。花的样式和不同纲的传粉者的感觉或知觉作用紧密相连,而且在昆虫与花的相互关系上存在着平行的协同进化。原始的叶状心皮通过折叠和边缘或缝线的愈合而封闭很可能与虫媒授粉有关,这不仅可以保护胚珠免受攫食昆虫的侵食,而且可以利用来访昆虫作为传递花粉的媒介。

被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分化水平也是最进化的,除了若干原始的成员外,在水分输导组织(木质部)中都有称为导管的管状细胞。在体型上,被子植物大小的变化从高达150米的澳大利亚的桉树到长不足1毫米的、结构简单的微粒状漂浮水生植物无根萍。在热带雨林中,巨大的藤本植物(如榼藤子)攀援而上高耸云霄;也有附生在大树上的兰科、天南星科和凤梨科植物,它们仅依靠树槎上的薄薄积土而生长;茅膏菜、捕蝇草、狸藻和猪笼草等食虫植物则在捕虫设计上结构巧妙和复杂。被子植物中还有各种寄生植物如槲寄生、菟丝子,靠从别的植物中吸取营养物质来生活。特别是分布在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奇异的大花草,营养器官退化到只剩下几根生长在其寄主植物的根或茎上的丝状物,但它那巨大的花,直径却达45厘米,重7千克,而且充满着为蝇类所喜爱的尸臭味。还有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荒漠的多浆汁的仙人掌科植物,约有2000种,形态别致,有高达20米的巨大的仙人柱,有直径达1米的笨重的仙人球,也有延地而生,形似游蛇的仙人鞭。干燥的环境使得这些植物特别耐旱:植物体95%以上都是水,茎的外皮坚硬而不通气,叶变成了刺,而且有些种遍体密布毛茸——这一切都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

高水平的生理效率和范围广泛的营养体可塑性以及花的多样性使被子植物得以占领几乎所有极端的生境,并使这些生境特征化——森林、草原、沙漠和许多水生生境。被子植物在主要的植物地理区域内形成了一个常由占优势的科、属和种为特征的一系列广泛的生态群落。

分类

被子植物的繁殖可分为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两大类。

有性

又分为异体受精和自体受精两部分。

经济利用

人类的大部分食物和营养来源于被子植物,不是直接地通过农作物或园艺作物如谷类、豆类、薯类、瓜果和蔬菜等,就是间接地为牧场提供牲畜所需的饲料。被子植物还提供建筑、造纸、纺织和塑料制品、油料、纤维、食糖、香料、虫蜡、医药、树脂、鞣酸、麻醉剂、饮料等多得不可计数的原材料。此外,世界上大约有25亿人口从木材和煤炭来获得能源。

被子植物由于它们在种和个体数量上的优势而在覆盖陆地的植物组成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形成了作为自然环境景观的大部分植被,并且提供了为大多数陆生动物的生存所需的生境。在生态学上,被子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在于营造防风林和栽种覆盖植物以防止水土流失和海水侵蚀陆地。但人类不仅仅利用自然所赋予的植物,而且还通过植物栽培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而被子植物在这方面提供了建筑庭园、公园、运动场地、街道绿化、住宅装饰等娱乐和消遣所需的大部分材料。

被子植物在发展人类的文化意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宗教和礼仪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为全世界各族人民的文化提供了大量的象征。茎、叶和花的形状和样式曾被广泛地用作世界上许多地方的艺术、建筑和图案设计的原型。

据估计在农业、林业、果树和蔬菜栽培和生药学上有用的种最少在6000个以上。其中有些在世界贸易中有用,有些则严格说来具有地方性的价值,如那些纯粹属于生产地方性的食物、药物和其他与民间日常生活有关者。此外,还有比这多一倍的种是纯粹的观赏园艺植物。

进化特征

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界中最高级、最完善、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自其从中生代出现以来,迅速发展繁盛,现已知有近30万种,占植物界的半数以上。它与裸子植物比较,有如下5个进化特征:

  • 具有真正的花 典型的被子植物花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四个部分组成。被子植物花的各部分在数量和形态上变化多样,这些变化是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于虫媒、鸟媒、风媒或水媒的传粉条件,被自然界选择,得以保留,并不断加强形成的。
  • 具有雌蕊 雌蕊由心皮组成,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三部分。胚珠包藏在子房内,得到子房保护,避免昆虫咬噬和水分丧失。子房在受精后发育成果实,果实具有不同的色、香、味;多种开裂方式;果皮上常有各种钩、刺、翅、毛,果实所有这些特点,对于保护种子成熟,帮助种子散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具有双受精现象 双受精现象是指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后,1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另1个与2个极核结合,形成3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再发育成胚乳;幼胚以3倍体的胚乳为营养,使新植物体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
  • 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 被子植物的孢子体,在形态、结构、生活型方面,比其他各类植物更完善、更具多样性。有世界上最高大的乔木(杏仁桉 Eucalyptus amygdalina Labill.),高达156米;也有非常小的草本(无根萍 Wolffia arrhiza Wimm.),每平方米水面可容纳300万个个体。有重达25kg仅含一颗种子的果实(大王椰子Lodicea sechellarum Lab.);也有5万颗种子仅重0.1g的附生兰。有寿命长达几千年的龙血树(Dracaena draco L.);也有几周内开花结籽完成生命周期的短命植物(如一些生长在干旱荒漠地区的十字花科植物)。有水生植物,也有在各种陆地环境中生长的植物。有自养植物,也有腐生和寄生植物。被子植物的输导组织更完善,木质部有导管,韧皮部有筛管和伴胞,使得体内物质运输更畅通。
  • 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被子植物的小孢子(单核花粉粒)发育为雄配子体,大部分雄配子体仅具2个细胞(2核花粉粒),其中一个营养细胞,一个生殖细胞,少数植物在传粉前生殖细胞分裂一次,产生2个精子,这类植物(如油菜、玉米、小麦等)的雄配子体为3核花粉粒。被子植物的大孢子发育的雌配子体称为胚囊,通常是8核或7细胞胚囊,即3个反足细胞,2个极核(或1个中央细胞),2个助细胞和1个卵细胞。被子植物的雌雄配子体无独立生活的能力,终生寄生在孢子体上,结构比裸子植物更简化,更进化。

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相比,被子植物的上述特征,使它具备了在生存竞争中,优越于其他各类植物的内部条件。在植物进化史上,被子植物产生后,大地才变得郁郁葱葱,绚丽多彩,生机盎然。被子植物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大大改变了植物界的面貌,而且促进了动物,特别是以被子植物为食的昆虫和相关哺乳类动物的发展,使整个生物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