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虎年说虎(曾令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虎年说虎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虎年说虎》中国当代作家曾令琪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虎年说虎

在人们的心目中,虎高高在上,象征权威,自能驱邪除魔。因此,虎的形象经常出现于日常用品上。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虎)头骨作枕,辟恶梦魇。”古人深信头枕“虎枕”能酣然入梦,可以镇压魑魅魍魉。因此,自宋元起,我国民间即盛行“虎枕”。当然,不可能人人都能享用真正的老虎头骨,故而以表现民风民俗为内容著名的磁州窑,便成批生产各种磁虎枕,行销海内。

在分类学上,虎属脊椎动物哺乳类、猫科。虎形略似猫,头部圆,眼大有光,耳壳不大但能动。齿具门犬臼三种,皆尖锐。舌面粗糙,有无数逆钩。躯干略长,毛色黄褐,有黑色柳条纹。鄂喉腹眼缘及耳壳上面皆白色,四肢强壮具五趾,都有能屈能伸之钩爪。尾长垂时达地面,亦具横纹。体长五六尺,尾长二三尺。牝比牡小,栖山林,或眠于丛林中,有时隐于衰草间,其黑纹如草影,不易辨认。昼伏夜出,捕食鸟兽。老虎力大无比,性情残暴、狡猾。

我国古代有很多与“虎”字有关的专有名词。如称勇士为“虎士”、“虎夫”;勇士戴的帽子叫“虎冠”;东汉光武帝设“虎牙将军”;三国时代魏国猛将许褚号称“虎痴”、“虎侯”;古代有一种字体,传为周文王时史佚所作,称为“虎书”;汉平帝元始元年设“虎贲郎”及“虎贲中郎将”;古代武将的营幕称为“虎帐”;才艺超群的将领叫“虎将”;唐以后进士榜称为“虎榜”;国子学又叫“虎闺”;勇猛的士兵叫“虎貔”;……总之,“虎”与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生活密切相关。

在中国历史上,与虎有关的典故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盗虎符”、“虎石”、“虎媒”等。

“虎符”是一种兵符,乃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铜铸,虎形,背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留中,左半授予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调兵时由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公元前260年,即赵孝成王六年、魏安僖王二十年,秦与赵大战于长平,坑赵兵数十万众,赵都邯郸危急。魏公子无忌求如姬盗得魏王调兵之虎符,夺晋鄙十万军,却秦而存赵,演出一幕情节曲折、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历史活剧。元代以后,屡屡有以“盗虎符”为名的戏剧出现,深受群众喜爱。

“虎石”的典故出在西汉。陇西成纪人李广,家世擅射,为汉守边达三十余年。凡是李广任职的地方,匈奴人都不敢轻易入侵。匈奴号李广为“飞将军”。李广任右北平太守时,有一次出猎,风吹草动,李广猛然间看见茂密的野草中有一只“猛虎”,遂一箭射去。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块形状有点像老虎的大石头,而箭头都已射入石头中了。从此,人们用“虎石”形容弓劲善射。《文苑英华》卷489唐李湜《唐江州冲阳观碑》:“弓传虎石,将军横北塞之勋;构袭龙门,司隶擅东都之望。”就是运用的这个典故。唐代诗人卢纶作《塞下曲》咏李广事:“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遂成名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中,广为传颂。

“虎媒”则出自唐人小说。《太平广记》卷428唐薛用弱《集异记》载,唐肃宗李亨乾元年间,吏部尚书张镐将女儿德容许配裴冕之子越客,相约次年成婚。不久,张镐贬为扆州司户。到相约成婚那天,张镐正在花园内摆设家宴,忽有猛虎挟德容而去,径到裴越客处,遂如期成婚。从此,今贵州、陕西一带民间便建起很多“虎媒祠”,以祀老虎,并纪念这件事。

中国境内的老虎有东北虎、华南虎两种。据有关资料记载,现在自然状态下的华南虎已经绝迹,东北虎恐怕也不足百头了。但是,在古代,我国各地均有关于老虎的记载。《礼祀:檀弓下》载: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衰。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这说明古代老虎多而成患,伤害人类。就是明末清初,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在今富庶的四川,也还是虎患成灾。所以,现在受到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明令保护、严禁捕杀的老虎,在古代,如果有人捕杀,反而会受到官府表彰、百姓爱戴。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难怪,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施耐庵用墨如泼,详尽、具体地叙述了武松勇打“吊睛白额”大老虎的故事,为我们构造了一个孔武有力、武艺超群的打虎英雄的典型形象。 由于古代多虎,我国也就有很多以虎为名的地方。

江苏苏州西北阊门外有“虎丘山”,河南荥阳汜水镇有“虎牢关”,浙江杭州市西有“虎林山”,安徽贵池县西有“虎林城”,广东东莞有“虎门”,江西庐山下有“虎溪”,湖北宜昌县东南有“虎牙山”,北京市密云县东北有“虎北口”(后改为古北口),浙江杭州市、山西代县五台山、江西庐山都有“虎跑泉”,湖北麻城县东北有“虎头关”,四川忠县西有“虎须滩”……据文献资料记载,这些地方的得名,都或多或少地与老虎有关。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老虎在古代确实分布很广,遍布中国的东西南北。

在动物分类学尚未建立的古代,人们看老虎的外形像猫,就认为虎是的外甥,故又以“虎舅”称猫。宋代诗人陆游《剑南诗稿》卷38《嘲畜猫》自注:“俗言猫为虎舅,教虎百为,惟不教上树。”今民间传说猫是虎的师傅,猫把什么都教给虎,而虎却恩将仇报,准备吃掉猫。要不是猫早留了一手爬树的功夫没舍得传给老虎,那么世界上早就没有猫这种动物了。——当然,这是老百姓的说法。从陆游这则自注,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这个民间故事其来有自,存在已经很久了。

值得一提的是,以虎为名的。如公案小说中包公的差官有叫赵虎的。以虎为名的历史人物,恐怕应数李虎了。李虎是李渊的祖父,因辅佐北周取西魏而代之,被周孝闵帝追封为唐国公。李渊、李世民父子承祖辈之余烈,在隋末天下大乱之时乘机而起,翦灭群雄,一统天下,建立大唐。唐王朝建立以后,李渊避其祖父李虎之名,将天下地名含“虎”者统统改为“武”,“虎”字成为唐代的国讳。唐人书“虎”字,其下半部之“几”皆缺笔作“儿”字。初唐著名学者、书法大师欧阳询撰一百卷巨著《艺文类聚》,于“兽部”中收集大小动物二十四种(其他部中还有不少兽类动物)的资料可谓详矣,却未收一条关于“虎”的材料,可见唐代讳“虎”之严。

可是,前些年我偶尔看一部叫做《游龙惊凤》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该剧可能是根据《虬髯客传》(唐末杜光庭创作的唐代传奇小说,收录于《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三)改编而成的——却发现李世民背后屏风上竟多次赫然出现一个大大的草书“虎”字,真是闹了个天大的笑话。[1]

作者简介

曾令琪,中华辞赋家联合会理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