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藏麻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藏麻黄

中文名称:藏麻黄

拉丁学名:Ephedra saxatilis Royle ex Florin

科:麻黄科 Ephedraceae

属:麻黄属 Ephedra

种:藏麻黄

藏麻黄Ephedra saxatilis Royle ex Florin, 小灌木。产于西藏南部山区及拉萨附近海拔3600-4500米地带。

信息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Gymnospermae

纲:盖子植物纲 Chlamydospermopsida

目:麻黄目 Ephedrales

分布区域:产于西藏南部山区及拉萨附近海拔3600-4500米地带。

简介

麻黄,气温,味苦甘,气味俱薄,无毒,升也,阳也。手太阴之剂,入足太阳经,走手少阴阳明经药也。去根节者发汗,留根节者敛汗。惟在表真有寒邪者宜用之。若表无真寒邪,或寒邪在里,或表虚之人,或阴虚发热,或伤风有汗,或伤食等症,虽有发热恶寒,其不头疼身痛而拘急,六脉不浮紧甚者,皆不可汗。虽有可汗之症,亦不可过。盖汗乃心之液也,不可汗而汗,与可汗而过之,则心家之液涸,而心血亦为之动矣,或致亡阳,或致衄血不止,而成大患也,戒之。君羌活,能散风邪。佐独活,能消香港脚。同杏仁,能去寒邪,兼理哮喘。

臣甘菊,能清肺热,更明眼目。身能发汗,根主敛汗。风家用之多验者,何哉?盖风至柔也,而善藏,麻黄性至轻也,而善驱,内用气血药以托之,外用浮剂以散之,此以善藏始者,不得以善藏终矣。阴虚发汗者,鹿角四物汤加根节敛汗。汗多亡阳者,附子四君饮入根节回阳。

痈疽方起者,行凉药中兼用之,即散无疑。寒邪战栗者,疏风药中兼用之,立止不谬。痘家初发热,及痘红紫稠密,皮浓不快者,多用于行凉解毒药中,则内托外散,正所谓开门放贼,而痘亦因之稀少矣。又能散胸膈泥滞之气,表虚则忌。[1]

形态特征

藏麻黄小灌木,高20-60厘米,茎直立,粗壮;茎皮灰褐色或灰黄色;绿色小枝密集于节上成假轮生状,节间长2-3厘米,径1.5-3毫米,纵槽纹明显。

叶2裂,长约3毫米,下部约1/2以上合生,裂片宽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钝或圆,中央绿色部分窄直,周围膜质透明。雄球花对生于节上,常2-3个组成复穗状,苞片(4-) 5-6 (-7)对,近圆形,膜质部分明显宽阔,雄花通常具8枚雄蕊,花丝全部合生,上部伸出苞片之外,假花被倒卵圆形;雌球花对生于节上,通常单生,稀2-3个组成复穗状,无梗或有短梗,苞片2-3对,基部1/5-1/2合生,雌花2,稀1,珠被管长约0.5毫米,直立。成熟雌球花浆果状,苞片肉质红色;种子常露出于苞片之外,卵圆形,长约6毫米,径约3毫米,灰黑色,被白粉,边缘常有棱肋。花期7月,种子8-9月成熟。据 R. Florin 记载西藏南部有 E. saxatilis var. sikkimensis (Stapf) Florin(文献与藏麻黄同,28. t. 5. f. 1.) ,它与原变种的区别为植株高15-20厘米,雄球花具2-4对苞片。经查核采自西藏南部的标本,植株高15-60厘米,雄球花具4-7对苞片,而以5-6对为多,从未见到2或3对,这些特征与藏麻黄 E. saxatilis Royle ex Florin 一致。至于 "var. sikkimensis" 是否应该成立,我国有无分布,尚待进一步调查研究。[2]

分布范围

产于西藏南部山区及拉萨附近海拔3600-4500米地带。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山。

药用价值

【药 名】:藏麻黄

【拼 音】:ZANGMAHUANG

【来 源】:为买麻藤科麻黄属植物藏麻黄的全株。

【功 效】: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尿消肿。

【主 治】:治外感风寒表实症。治风寒袭肺、肺气不宣喘咳证。治小便不利、全身浮肿症。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肺、脾、膀胱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9克。

【别 名】:策效木(藏语)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西藏、四川、云南等地。

【拉丁名】:原植物藏麻黄Ephedra saxatilis Royle ex Florin

【考 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幼嫩枝总生物硷含量为0.53一1.82%,其中主要为麻黄硷。[3]

参考资料

  1. 麻黄,中医世家
  2. 藏麻黄,植物网
  3. 藏麻黄,百拇医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