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冰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蒙古冰草 |
中文名稱:蒙古冰草 拉丁學名 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 別稱 沙蘆草 科 禾本科 Poaceae 屬 冰草屬 |
蒙古冰草,原名:沙蘆草,拉丁文名: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 var. mongolicum (Gramineae)禾本科、冰草屬,多年生,具根狀莖。稈直立,有時基部橫臥而節上生根成匍莖狀,葉鞘短於節間,無毛,邊常內捲成針狀。小穗向上斜開,外稃無毛或具微毛,基盤鈍圓,穎果橢圓形, 分布於內蒙古、陝西。生於乾燥草原。[1]
信息
二名法 Mongo1ian wheatgrass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目 禾本目
分布區域 中國北部沙漠以南邊緣地帶,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寧夏
形態特徵
多年生,具根狀莖。稈直立,高20-60厘米,有時基部橫臥而節上生根成匍莖狀,具2-3節。葉鞘短於節間,葉舌長0.5毫米;葉片長10-15厘米,寬2-3毫米,無毛,邊常內捲成針狀。穗狀花序長3-9厘米,寬5-7毫米,穗軸節間長3-5毫米;小穗向上斜開,長8-14毫米;含3-8小花;小穗軸節間長0.5-1毫米;第一穎長3-6毫米,第二穎長4-7毫米(連同短尖頭);外稃無毛或具微毛,基盤鈍圓,第一外稃長6-7毫米(連同短尖頭長達2毫米)。穎果橢圓形,長4毫米。
稈成疏叢,直立,高20-60厘米,有時基部橫臥而節生根成匍莖狀,具2-3(6)節。葉片長5-15厘米,寬2-3毫米,內捲成針狀,葉脈隆起成縱溝,脈上密被微細剛毛。穗狀花序長3-9厘米,寬4-6毫米,穗軸節間長3-5(10)毫米,光滑或生微毛;小穗向上斜升,長8-14毫米,寬3-5毫米,含(2)3-8小花;穎兩側不對稱,具3-5脈,第一穎長3-6毫米,第二穎長4-6毫米,先端具長約1毫米左右的短尖頭,外稃無毛或具稀疏微毛,具5脈,先端具短尖頭長約1毫米,第一外稃長5-6毫米;內稃脊具短纖毛。[2]
生長環境
蒙古冰草為禾本科冰草屬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根系長而密集,具有沙套。莖直立,疏叢型,高70-80厘米。蒙古冰草生命力強,適應性廣,對乾旱、寒冷、風沙有高度的抵抗能力,在降雨量200-300毫米的地區能夠生長。在嚴寒的冬季可安全越冬,春季風蝕將其根部2/3裸露仍可存活。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不耐高溫,再生性較差。
分布地域
蒙古冰草又叫沙蘆草,原產於我國北部沙漠邊緣地帶,現分布於內蒙古、山西西北部、陝西北部、甘肅、寧夏一帶,是乾草原和荒漠地帶的重要牧草。
繁殖方法
蒙古冰草以秋播為主,常在7-8月份趁雨搶墒播種。單播時每公頃播種量15-30千克。一般條播,也可撒播,條播行距30厘米,播深2-3厘米,播後鎮壓。在風沙較大及草場沙化嚴重的地區,最好直接免耕播種。在乾旱草原地帶和荒漠地區可以與伏地膚、野生黃花苜蓿混播。
主要價值
蒙古冰草莖葉柔軟,營養豐富。其莖葉乾物質中含粗蛋白質13.7%,粗脂肪1.6%.粗纖維32.8%,無氮浸出物43.8%,粗灰分8.1%,其中鈣0.41%,磷0.28%。其鮮草、乾草牛、羊、駱駝和中鈣0.41%,磷0.28%。其鮮草、乾草牛、羊、駱駝和馬均喜食,適於放牧,也可刈割調製乾草,刈割時期應在抽穗期進行,每公頃產乾草1500-3750千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