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航拍)原图链接来自 济南市政府信息公众网 的图片

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01年5月正式启动建设,2015年9月29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复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园区介绍

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地处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东部,紧连市区,京沪、济青南线、博莱、莱新4条高速公路均从境内经过,设有3个高速公路出入口,40分钟可到达济南国际机场,2个小时到达综合性国际亿吨大港青岛港;磁莱、辛莱两条铁路线贯穿其中,正在实施电气化改造,穿境而过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已开工建设。全区现已形成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区60平方公里,建有3座国际领先的全数字输变电站、日供水2万方的自来水厂、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供电、供水、供热、天然气、排污等管网辐射全区,完全具备了项目落地开工条件。区内建有青岛海关莱芜办事处,实行“口岸直通”,产品出口可直接办理各项通关手续,非常便捷;建有山东汶汇港公用型保税仓库,同时根据企业需要,还可帮助企业建设自用型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以及申报建设保税区;建有上海明珠花园、文化中心、会展中心、体育公园、四星级龙园宾馆等重点功能设施,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公共服务功能。

发展规模

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基础较强。依托丰富的资源、产业优势,国内最大的果汁生产企业北京汇源集团、最大的生活用纸制造商维达纸业公司、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三一重工集团、最大的金刚石锯片生产企业中国冶金地质总局黑旋风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全区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精密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六大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类企业1417家,其中工业企业32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7家,其中国家级4家,上市企业1家;已建成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31个;已获得授权专利329项,鉴定省级以上科技成果62项,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18项,被命名为“山东省知识产权园区”。

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服务环境优良。享有济南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及部分行政管理权限,在辖区内实行“封闭式管理”;管委会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设有“一站式”服务机构——行政服务大厅,全程代办各项手续;对外商实行绿色通道“服务卡”制度,持卡者在项目审批、建设、生产经营等环节和就医、子女入学、人身与财产安全、道路交通等方面享受特定服务;针对大项目专门成立协调服务推进工作组,健全完善领导班子成员包推责任制、重要节点考核制、挂牌督建制、定期现场调度会等制度,形成了“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追着项目干”的良好氛围,打造了以“高速、高效、高质”为核心的项目建设“高新区速度”品牌。

高新区发展历程

高新区发端于1988年国务院启动的“火炬计划”,所以有的高新区起名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基本国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于是1988年6月,总设计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该计划的两项核心内容就是“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创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北京诞生[2],当时名称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简称北京试验区。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关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156家高新区。

视频

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关视频

莱芜高新区上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莱芜城市宣传片《寻梦莱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