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薺菜那些事兒(李法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薺菜那些事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薺菜那些事兒》中國當代作家李法會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薺菜那些事兒

有天下午妻子去挖薺菜了,挖回來一大袋子,還不錯,看起來不老,多少有點黃葉。這可是深秋時節了啊。前幾天她說可以挖薺菜,我就奇怪,宋人陸游講「殘雪初消薺滿園」, 薺菜春天才有,今年春天就挖過一次,秋天哪來的薺菜?有也得跟老草差不多了吧。

網上有一篇文章說,秋天的薺菜才是最美的,味道最純正,說薺菜經歷了寒冷和風霜,變得堅韌、香甜,味道當更深沉。這是無病呻吟的散文的慣常寫法,拿薺菜說事,想說的是人只有經歷磨礪,才能感覺生命的美好。還有人說,吃薺菜最好的季節是陽曆的十月至十二月三個月份,這時候的薺菜吃起來嫩、脆、鮮、香,四美具備,過完春節,天氣漸暖,薺菜便和別的蔬菜一樣漸入老境。怎麼會這樣呢?春天的薺菜應該是最早長出來的,鮮嫩啊?正如鄭板橋的詩句「三春薺菜饒有味,九熟櫻桃最有名」啊。吃吃看吧,味道怎樣,不管春天還是秋天了。妻子包了薺菜韭菜包子,據說薺菜里再加點韭菜味道更好,純薺菜似乎沒什麼味道,各一半吧。好吃嗎?得說好吃,要對得起包包子的人。其實無所謂多好吃,只是味道獨特,也很鮮,比純韭菜好吃,純韭菜包子總有點辛辣味。

薺菜可以吃,在中國有極久遠的歷史,可以說是從《詩經》里走出來的野菜,「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是說薺菜有甜味,不苦不澀就能吃的。歷來詩人們寫到薺菜的很多,前邊說到了陸游和鄭板橋,自然少不了美食家蘇軾,「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這是寫給他弟弟子由的詩。蘇軾在給友人的信中還說過「今日食薺極美,天然之珍」的話。民俗,江南有「三月三,薺菜花煮雞蛋」的習俗,據說,可以消災辟邪。甚至還有農曆三月三為薺菜生日的說法。總的一個意思,薺菜鮮美,可以吃。

古人那些詩句也許只流傳在讀書人心中,現代人知道薺菜,或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知道薺菜,應該歸功於作家張潔那篇入選初中語文課本的《挖薺菜》,是憶苦思甜,現在的課本沒有這一篇了,好像主題思想跟時代不吻合了。引用一點:「經過一個沒有什麼吃食可以尋覓、因而顯得更加飢餓的冬天,大地春回、萬物復甦的日子重新來臨了!田野里長滿了各種野菜:雪蒿、馬齒莧、灰灰菜、野蔥……最好吃的是薺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點鹽花,真是無上的美味啊!」溫飽問題解決了,人民不再挖野菜度日了,自然要刪除這一篇了。

現代科學發達,早已經研究出薺菜的營養價值,當然維生素ABCDEFG都含有的,最獨特的是含有11種氨基酸,這是薺菜鮮美的原因。鈣含量超過豆腐,胡蘿蔔素與胡蘿蔔相仿。薺菜可藥用,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看這些研究成果,似乎不吃薺菜,大約人不能活了。反正不花錢,找沒農藥的野地挖就是了。

但話又說回來了,野菜畢竟是野菜,偶爾吃點沒什麼,個人觀點,是不可以當做日常蔬菜來常吃的。道理非常簡單,原始先民老祖宗經過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十幾萬或上百萬年的選擇,並沒有把薺菜作為日常蔬菜來培育,進而食用,必然薺菜不同於常吃的蘿蔔白菜芹菜菠菜。如2003年,肆虐中國的非典據說是中國人吃果子狸吃出的事。果子狸作為野味,也許味道不同於日常吃的雞鴨鵝,或也許真好吃,著名作家熊召政的小說《張居正》里就有吃野味果子狸的描述。但老祖宗經過選擇,並沒有把果子狸馴養為雞鴨鵝之類日常動物類,很大的可能是漫長的歷史選擇中,老祖宗吃過果子狸,並為此付出過瘟疫等慘痛的教訓,最終沒有把果子狸作為日常食物。至於吃薺菜,並沒見過吃出病來的記載,但老祖宗並未選擇它,肯定會有其中的道理,後人還是要遵守的,食品安全還要看歷史的。總的來說,當時、當地、常用,可以作為食品食用的三個原則,新奇的玩意兒嘗嘗新也就算了。

再回到薺菜,薺菜可吃,包餃子,包包子,做個薺菜湯,或如張潔,撒在玉米粥里,都是不錯的,還是不要多吃。那挖薺菜到底為哪般呢?吃,算一般。二般呢,剛開春,大好春光,三五好友,或一家人,以挖薺菜為名到田野里吹吹春風,伸展伸展憋屈了一冬的身體,文雅的話是「天人合一」,與自然融為一體。春風和煦,鳥兒嘰喳,尋找剛露出頭來的薺菜,就算尋找感受春天了。秋天呢,蕭瑟秋風中大地還留有一抹薺菜綠,抒點情感嘆生命的堅強也可以的。再有一般,自己挖來的薺菜,有自己的勞動,吃着自然香甜新鮮啊。只談吃,有些俗,如此想,是不是顯得高雅一些啊?呵呵!

挖薺菜,想來是極好的。[1]

作者簡介

李法會,山東省夏津縣第一中學語文教師,教學生寫作,自己就得更喜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