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里江湖(黎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茶里江湖》是中国当代作家黎乐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茶里江湖
一朋友老家鄂区,偶得几饼二十年以上的黑茶,一半带回老家。她说若可以就再藏个二十来年再拿来喝。没想这个春节回去碰上非常时期的特殊地方,就拿了茶,从一克开始,到三克,再到喝茶人的标准量:八克。
我这边听着真是莞尔,赶紧去看她留在深圳的那一半,黑茶已黑得发亮,杂着不少梗子,比较松软,没有常见的千两茶压得后的那般紧致。是经历了岁月的打磨,让粗老的叶子也变得十分有价值的那种。赶紧用个镊子夹了一点下来,闻其香烹煮之,喝出了老木头味。
宽慰她的时候,发送了一个树形模样的崖柏茶案摆件图片她看,闻之,散发出一些类似于松类草木的味道,明明灭灭。她那边笑着吸了吸鼻子,再和她聊着茶事,她喜滋滋地告诉我,不能再增加量了,茶和人一样,还是要淡些才好。
自然,喝了浓茶不是肠胃受不了就是睡不着,自是淡的,滋味如何,心下欢喜就好。茶,往深里想,是文化,合着一些儒家思想,茶文化茶道文化,淡淡的茶里亦生淡淡的喜悦。这是心情面对自然的反应,然还有种大高兴,能读史,通古今之变,史中儒家名相、布衣将军,忠诤直谏,与奸臣佞子博,使得家国天下,劳苦大众得了一息一席之安。穷究义理的乐趣,是这“两千年来还如一幅幅肖像画,个性鲜明,神情逼真。重要处且常是三言两语即交代清楚毫不黏滞,而得到准确生动效果,所谓大手笔是也。”大历史,用着的小文字。痛快!
究天人之际,沉于学,千古兰亭,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饮酒吟诗辩与驳,豪情壮志,于书法之中遒媚劲健,气势飘逸,自是要天下第一。他们辩在辩认真知,想着张栻,朱熹,在绿荫老道里两人辩论,几天而不能合。换成现在的人,试试,顶不过几句,腔已经高了,调子自然是不合的,再脖子粗啊手就挥舞,那是打架与绝交的意思,拂袖而去了。用了不了几分钟,至于两三夜而不合眼还在讨论,去去去,烟波千里......
终于听了友人的话,看起了他说的茶经。茶那么真挚,现代的饮料搏命一般用了太多的化工料在掩饰口味,只管了往甜与蜜里去。茶什么掩饰都不要,滚过的水那么一冲,呈上来就是本味。我们为人其实也要这种原味与本真才好,毋需粉饰,本真之处无论其贫穷或富贵。
孟子说:“学问之道,求其放心而已”。看茶籍,明了什么叫放心。唐代以茶饼放火上烤,辗成粉末,水初开,加盐,再开,投茶末,这个叫煎煮茶。宋代的点茶已开现代泡茶之先,不加盐不在水里煮,是拿沸水泡茶末,再以茶筅击之。再后来,茶不磨粉不加盐了,茶就是茶,直接冲泡。这时候看到的茶路也就是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简化,越来越寻找其根本的原味了。
本味里最先只有绿茶。一直一直爱喝绿茶。一想到绿茶之初,那真是心生春意。清明节之前,绿茶能采摘时,山野间一片欢腾。好了这一口茶,再往千年下来的茶路里去,就明白,先人的茶,茶路,是在几千里的崎岖山路里走出来背出来的。他们的一条钢索是通向对岸与丝绸之路的地方,人悬空滑过去,马、骡子也要这样滑过去,再是马蹄子踩出来,人的肩膀背出来。
看茶经,茶马古道人的精神,丰碑一般立在那里。
茶为了保存,自然是要制茶的。制茶的要求、技艺之精致,当然还有喝时到了水之讲究、用品之讲究,人之讲究,氛围之讲究......最讲究的莫于宋朝。宋徽宗嗜好的龙凤茶之龙团胜雪,“小芽蒸熟,浸入水中,剔出如针的单芽称水芽”,这么挑剔,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还要天时地利,反正都耗在这上面了。所以,这个皇帝将个国给耗没了。
茶经里到底是有多少风云?茶杯里续着江湖。[1]
作者简介
黎乐(澳门),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