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的狂欢(漠风)
![]() |
《苗寨的狂欢》是中国当代作家漠风写的散文诗。
作品欣赏
苗寨的狂欢
走进苗寨,就像进入了遥远的古代,苗族同胞的热情就如夏天里燃烧的火,一只灌满牛角的米酒喝下去让人心花怒放。苗寨的狂欢是在牛角杯米酒中拉开的序曲,这种独特的方式,先是兴奋,然后醉了,醉后则更兴奋。
进寨门是很有意思的事,苗族青年在寨门口站着两排,吹打着乐器,唱着迎宾歌,那阵势让刚下车的旅客一时不知所措。导游一再解释,这是苗族同胞的礼节,首先做好心理准备,第一个进寨门的人要喝一个牛角酒,其他人员不想喝闻一下也行,我们推出最年轻的一位,结果被两个苗族汉子按住喝了个够,由于不胜酒力,吐了,后面的人顺利通过,走在最后的一位也要喝一牛角杯,好在遇到了大酒量的,有惊而无险。我以为很有意思,其实自己也喝了一大口,米酒总被白酒好喝。许多少数民族的规矩都与酒有关,酒一喝感情自然就近了。我从事过多年的新闻工作,蒙古族、哈萨克族、锡伯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的喝酒礼节都经历过,喝酒实际上是在喝感情,何况喝米酒对于我们这些北方人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
五月,贵阳的气候温柔得像一把扇子,清凉清凉,苗寨则更像清凉风中的叶子,一切都是那么平和。这是位于贵阳清镇市的一个苗寨,说是寨子,不如说是一个小小的围城,寨子是空的,只有一群男男女女的苗族青年在为游客做着各种表演,男人们留着奇形怪状的长发,脸上像抹了一层油,不时发出呼喊,女人们则庄重地穿着本民族服装,唱着动人的情歌。
狂欢就这样开始了,第一环节要与苗族汉子掰手腕,应该说苗族人长得并不高大,但气势胜过日本武士,据导游介绍,日本许多学者就认为苗族是日本大和民族的族源,而且通过DNA监测,日本人的血缘与苗族人很接近。我先不管那么多,第一个与苗族汉子较量,也许是我出其不意,竟然一下把气势吓人的汉子掰倒了,紧接着我们的两位壮汉也掰倒了苗族汉子,于是,苗族同胞一片“伊哇噻”的呼喊之声。我很喜欢这种氛围,总觉得在少数民族中,很少有不快乐的事,他们唱歌、跳舞、饮酒、狂欢,不像汉民族总是有着太多的烦恼和顾虑。我们掰倒苗族汉子,也得到了奖励,那是苗族姑娘送给脸上的一个亲吻。下来的节目是结婚入洞房,那位苗族姑娘看上了谁,就要与她们举行婚礼仪式,这纯粹是个开心的节目,最后得到的是苗族姑娘送上的一个香包。在上刀山下火海的表演中,几乎都是喝酒,按规矩表演节目,大家都得喊“伊哇噻”,谁不喊被检举出就是一牛角米酒,我们有几位同胞因为忙于拍照,结果就被罚了酒,大家都觉得很开心。在与苗族同胞一同联欢中,有时边跳舞边用屁股顶对方,由于苗族同胞长得都比较瘦,被我们的壮汉一下子撞倒在地,便引来大家的一片欢呼。苗族同胞有几个绝活,譬如赤脚在玻璃渣上跳跃、赤脚走烧红的铁板、吃燃烧的木棍,用舌头舔烧红的铁块,让人有些望而生畏,但下面依然是一片“伊哇噻”的欢呼声。
在苗族村寨的狂欢只有短短一个多小时,印象犹为深刻,其实苗族同胞并不富裕,所谓的苗族村寨只是专门为游人建的。一位活动的头人说,真正的村寨很穷,也不卫生,为了旅游有个好环境,从这个村寨可以看到苗族同胞生活的一斑。据说苗族人的祖先是蚩尤,传说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与黄帝部落冲突,败而退出黄河下游,占据长江中、下游。逐渐形成“三苗”。但是,我还是很欣赏这个民族乐观的生活态度。歌颂生活、歌颂爱情、歌颂自然,在快乐中把人的一生贫穷落后痛苦统统忘掉,把对生活的热爱洋溢在脸上,让人们感觉生活的希望和美好,而通过狂欢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应该充满欢乐。
出了寨门,苗族“村民”们把我们送上车,有一位小伙拿出一张我掰手腕的照片,10元钱,可要可不要,我想为了他们的真诚,也为了我们的欢乐,我把照片收下了,找到与我掰手腕的“小日本”,我们拥抱了一下,车上车下又是一处“伊哇噻”的欢呼,几个苗族送来飞吻,大家都开心地狂笑。[1]
作者简介
漠风,陕西神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