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苏轼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这首词大约作于苏轼谪居黄州的元丰六年(1083)。当时由友人相助,苏轼在临皋寓所新建了南堂三间,有了安居新屋,也有了一分闲适。“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一蓑烟雨任平生”“倚杖听江声”,即此时心境的写照。[1]

原文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

断:尽处。

译文

树林尽处山色明朗,竹丛遮掩着屋舍瓦墙。嘈杂蝉声里枯黄了野草——一个有声有趣的小池塘。鸟儿翻飞蓝天上,不时闪过银白的翅膀;红艳的荷花映照绿水,远远飘来细细的芳香。村舍外,古城旁,是我消遣的好地方。拄一根藜杖漫步,不觉间天边转过斜阳。夜雨殷勤知人意,抢在三更人歇时下一场。窃喜浮生不定又一天——自在逍遥好清爽。

解析

本篇以白描手法不经意却又真切自然地勾勒了夏季雨后的乡村野景与美趣。蝉声、竹影、荷香、白鸟、红蕖、斜阳,乡间杖藜漫步,浑然物我两忘。诗人随缘自适的心态与情怀,也让关爱他的相识不相识、同时代或不同时代的人们为之感到快慰。结尾两句是从唐朝李涉的诗句“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化出,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表达了他超然俗务、悠然自得的意趣。

明代王尧俞说:“文至东坡真是不须作文,只随笔记录便是文。”坡翁的诗词又何尝不如此。我们也可以说,诗词至东坡真是不须作诗作词,只随笔书写便是诗词。其艺术特点便是:信手点染,不刻意求新出奇,却在三笔两笔中出神入化地写出了一幅图画、一种情调、一种心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