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苏轼《南歌子(海上乘槎侣)》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苏轼

南歌子(海上乘槎侣)》观潮指观钱塘江潮。大江之东,凡水入海,无不通潮,而以钱塘江潮最为天下奇观,钱塘江潮又以八月十五至十八日最为壮观。苏轼有好几篇描写钱塘江潮的诗词,这是其中较早较有名的一篇,苏轼写于熙宁五年(1072)通判杭州时。苏轼作词一般认为起于通判杭州时,这一首是可以准确确定年代的最早的东坡词,已开始显露出苏词豪放的本色。上阕因观潮而想象仙人正乘潮来去,下阕因潮声如雷而希望有琴师来谱写潮声。全词想象丰富,气势磅礴,用典多而贴切。[1]

原文

海上乘槎侣,仙人萼绿华。

飞升元不用丹砂,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

雷辊夫差国,云翻海若家。

坐中安得弄琴牙,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

注释

乘槎侣:据《博物志》卷三栽,天上银河与海相通。海边有人见每年八月都有竹筏经过,于是乘上竹筏,结果到了银河。此写凡人可上天。

萼绿华:据陶弘景《真诰·远象》载,仙女萼绿华,年约二十,着青衣,有姿色,每月六次到晋人羊权家。此写仙人可下凡。

雷辊:形容潮声如雷滚动。

夫差国:春秋时吴国国君。指杭州,杭州吴国故地。

海若家:北海若,传说是海神。指大海。

“坐中”二句:弄琴牙指抚琴的伯牙。传说他向成连学琴,三年不成,后随师到海上,作《水仙操》,琴声大进。事见《乐府解题·水仙操》。

译文

八月十八日观潮海上有人乘竹筏直上银河,仙女萼绿华常来凡间羊权家。可见飞升上天不需吃丹砂,只要乘着潮势就可走遍天涯。潮声如雷滚动,在夫差的故国,潮水如云翻腾在海神的老家。席上怎能得到善抚琴的伯牙,谱写潮声,可与《水仙操》比高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