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鄉老人擺攤賣菜真樂呵(文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舜鄉老人擺攤賣菜真樂呵》是中國當代作家文哲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舜鄉老人擺攤賣菜真樂呵
「春風吹呀柳枝擺,姑嫂結伴挖野菜,人還未到歌先到,逗得路邊花兒開;......挖野菜呀挖野菜,一籃鮮綠好可愛,歡樂伴着姑嫂歸,追追趕趕樂開懷。」3月20日上午,舜鄉山城春風習習,東城三八路十字街口野菜攤位傳來陣陣悅耳動聽的歌聲,得益於歌聲促銷,該攤位的新鮮野菜被搶購一空。
歌者名叫馬玉梅,年過六旬的典型農婦,是該縣皋落鄉墨山底自然村依託擺攤致富戶,在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員多方幫襯下,依靠在河畔邊角地種植蔬菜和四季挖野菜、賣野菜,伴隨着鄉村振興的鏗鏘節奏,小康路上大步邁。
在與馬玉梅的攤位緊相鄰的攤位上,是一位笑容可掬擁有菩薩福相的老婆婆,她是西河自然村北窯頭居民組人,今年75歲了,她的攤位上除了小蒜、白蒿、薺菜、蒲公英以外,更為顯眼的是用高粱杆穿扎的篦子、刷鍋刷子和笤帚,這些全都是城裡人青睞的稀罕貨和搶手貨。「我家四世同堂,兒孫對老人挺孝順,但上有老下有小,手頭花銷上顯得有點力不從心。為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疫情期間,我和老伴堅持自食其力,盡力多賺一點零花錢,既活動了筋骨,給家庭減輕了負擔,又可以時不時地改善一下生活,還能給曾孫購買一些可口的零食和愛吃的水果。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苦中有樂也有甜嘛。」老婦人王愛梅靦腆地說。
「瞧一瞧,看一看,清脆可口的綠薺菜,滑溜溜的嫩小蒜,翠綠鮮嫩的蒲公英,美味可口的野韭菜,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吆」來自皋落鄉槐南白居民組年屆七旬的老農郝衛東是個擅長吆喝的菜農,他深諳「酒好也怕巷子深」的道理,經過長期叫賣磨鍊,積累了蠻不錯的嘴皮子功力。「俺是個閒不住的人,在河邊開闢了四分菜地,既豐富了自家菜籃子,又賺了不少零花錢。俺喜歡在田野溜達,愛呼吸新鮮空氣,駐俺村的鄉村振興工作隊員鼓勵俺揚長避短巧增收,不負盛世好時光。於是,在年初俺也制定了家庭振興計劃,老伴種菜我賣菜,老伴負責挖野菜,我擺地攤來叫賣。感謝政府鼓勵和支持農村的小商小販在城裡擺攤設點,給自食其力的菜農提供了方便,俺要為黨和政府的親民政策點個大大的贊!」富有感恩之心的老農郝衛東露出憨厚的笑容。
「野菜家常菜咱都有,野味美味在這頭,眼福口服人人有,家庭振興不用愁」「老鄧今年九十五,耳不聾來眼不散,天天賣菜不缺錢,光景過得賽神仙」精神矍鑠的老者用「順口溜」和「垣曲鑔」招徠顧客,其攤位人氣較旺。經攀談得知,老先生名叫鄧木林,現年95歲,家居新城鎮清源村朝陽居民組,老先生有過8年多軍旅生涯,是一位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的高齡退伍軍人。他說,每月可以領取上千元的軍人津貼,他和93歲的老伴不缺錢,但一味地享清福不是他的風格,他要給兒孫樹立精神風範,那就是活到老乾到老,只要能動能走,就要堅持自食其力自給自足,絕不拖家裡人的後腿,絕不給兒孫添累找麻煩。「在疫情期間,家庭經濟收入不景氣,挖野菜賣野菜,不單減輕了兒孫的經濟負擔,還活動了筋骨,呼吸了新鮮空氣,可以說是延年益壽、一舉多得」鄧木林老先生摸了摸滿頭華發用洪亮的聲調解釋道。
儘管乍暖還寒,天公不作美,春雨常來訪,天氣不穩定,但絲毫未影響市民周末趕集賣菜的熱情。依照慣例,每逢周末兩天公休日是機關工作人員休閒逛大街的最佳機遇,像筆者之類出自鄉下山村鄉愁濃郁的城裡人都有着別樣的野菜情結,對食用山村綠色無公害野菜情有獨鍾,因為鄉間的野菜承載了我們童年的幸福,少年的歡樂,青年的溫馨,還有中年的回憶......
我和眾多城裡人一樣,優先搶購農家婆姨攤位上的新鮮野菜,帶着價廉味美的野菜滿載而歸。
喜歡唱歌的馬大姐馬玉梅,用賣野菜的錢票票**了孫子愛吃的冰糖蜜橘、芝麻香蕉、葡萄柚子,駕駛着嶄新的機動三輪車,哼着民歌小調駛入歸程,「小姑靚麗眼睛尖,大嫂賢惠手兒快,你掐一朵綠薺菜,我挖一株野小蒜;迎面走來帥小伙,小姑看得直發呆,身後大嫂開玩笑,小心眼珠蹦出來。......」歌聲甜美悠揚,餘音迴蕩、不絕於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