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膀脱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膀胱豆(学名:Colutea delavayi Franch.)是豆科、鱼鳔槐属植物。落叶灌木,高1-4米,胸径达4厘米;树皮灰绿色,多纤维,全体被密至疏灰白色及褐色丁字毛。羽状复叶有19-25片小叶,长约15厘米。总状花序长于叶或与叶近等长,长15-17厘米,生花8-14(31)朵,花梗长3-5毫米。荚果卵状纺锤形,长约3.5-4厘米,宽1.8-2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渐狭;种子长4.5毫米,宽3.5毫米,褐色,无光泽,珠柄长2毫米。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1]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北部(中甸、丽江、鹤庆、宾川)及四川西南部(九龙、木里)。生于海拔1800-3000米的山坡阳处、河沟边灌丛中。[2]

膀胱豆是营造水土保持林和各种防护林比较理想的林下灌木树种。膀胱豆的嫩枝鲜叶含有丰富的粗蛋白和其它营养物质,可用作饲料和绿肥。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VU)。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4米,胸径达4厘米;树皮灰绿色,多纤维,全体被密至疏灰白色及褐色丁字毛。羽状复叶有19-25片小叶,长约15厘米;托叶线状披针形,长3-4毫米,先端渐尖,两面密被毛;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或长倒卵形,长10-20毫米,宽6-10米,先端圆或微凹,具小尖头,基部圆至宽楔形,上面深绿色,被疏毛至几无毛,下面淡绿色,疏被毛。

总状花序长于叶或与叶近等长,长15-17厘米,生花8-14(31)朵,花梗长3-5毫米;萼筒长3毫米,萼齿三角形,长1-1.5毫米,外面及内缘密被毛;花冠淡黄色,旗瓣反折,宽约1-1.3厘米,先端微凹,基部心形,瓣柄长2-3毫米,胼胝体半圆形,宽约1毫米,翼瓣长8毫米,基部具耳及瓣柄,龙骨瓣瓣片半圆形,长6.5-8毫米,耳呈宽短三角形,瓣柄长约7毫米,由基部2毫米以上合生;子房扁,长4-5毫米,外面密被毛,花柱与子房近成直角,先端内卷,近轴面(内侧)具纵列髯毛,柱头细小,顶生,子房柄长约3毫米。荚果卵状纺锤形,长约3.5-4厘米,宽1.8-2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渐狭,果颈长12-18毫米,果瓣绿白色至黄绿色,外面疏被黑褐色毛至无毛;种子长4.5毫米,宽3.5毫米,褐色,无光泽,珠柄长2毫米。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

主要价值

膀胱豆是营造水土保持林和各种防护林比较理想的林下灌木树种。膀胱豆的嫩枝鲜叶含有丰富的粗蛋白和其它营养物质,可用作饲料和绿肥。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VU)。 [4]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易危(VU)。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北部(中甸、丽江、鹤庆、宾川)及四川西南部(九龙、木里)。生于海拔1800-3000米的山坡阳处、河沟边灌丛中。 耐阴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南方酸性土攘,而在pH8.5的潮土区,也能旺盛生长。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黄河滩地,它不怕水淹。而在高山阳坡,它耐干旱、耐癖薄,也能正常生长。

生长习性

根系发达:膀胱豆能形成庞大的根系网,据调查,3年生单株1厘米以上的侧根平均达23条,平均根长1.21米,最长达2.23米,根系总湿重1.68千克,主要分布在5-25厘米瀑土层内,因此它固持土壤的能力很强。

萌蘖力强:膀胱豆附平茬,耐修剪,平茬后生长势更旺,当年生枝条可达1米以上,且能从基部萌发许多新枝。据调查,株行距为1米×1.5米的林地,多年平茬每亩干柴年产量可达550千克以上。

生长快,枝叶密:据调查,在中国郑州市郊,3年生膀胱豆平均地径可达3.2厘米,高2.2米,有粗2.5厘米以上的侧枝4个,0.5-0.1厘米的侧枝67个,枝叶总湿重达11.44千克,其中鲜叶重3.65千克,而鲜叶中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分别为:3.018%、0.094%、0.924%,这对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繁殖方法

膀胱豆繁殖容易,一般采用播种育苗。育苗时应注意适时采种,最好在果实完全成熟时,即果皮变红棕色时进行。采后晒干取出种子,除去杂质放通风干燥处贮。第二年春季,种子经温水催芽处理或进行砂藏催芽后,即可播种。另外应注意苗地的选择,最好用地下水位适中,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作为苗地。播前灌足底水,播后保持土壤湿润,防止苗地积水,忌用积水地和盐碱地作为苗地。其它育苗技术同常规育苗,出苗率即可达90%以上。出苗后适时定苗,适当灌水,加强田间管理,一年生苗即可达70厘米以上,第二年便可移栽造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