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水作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脫水作用
蒙脫石脫水作用
提出的一種流體釋放並導致異常地層壓力形成的機理。隨着沉積物埋藏深度的增加,其中的粘土礦物蒙脫石將逐步相變為伊利石。據墨西哥灣岸地區資料,蒙脫石開始向伊利石轉化的深度大約在1800米,在大約2740~3660米處已無蒙脫石存在。,由蒙脫石向伊利石轉化過程中,在蒙脫石晶格間的幾層單分子水層會釋放出來,變成粒間自由水。由於最後幾層層間水的密度大於l(約1 4),故當它變成密度為1 0的自由水日寸『就會引起體積增大,導致壓力異常。這些水也可以作為排烴的動力來源,fLi有人對這種機制的重要性提出質疑。[1]
相關介紹
從物質中除去水分的過程。
一般有三種不同方式:
(1)除去或降低物料中的不定量的水分。例如食物的脫
(2)除去化合物分子中的結晶水。例如:94802
(3)在脫水劑或催化劑存在下,使含氧的有機化合物失去水。有許多類型的化合物可以發生脫水反應。例如,醇在酸作用下能失去一分子水成為相應的烯烴:94803 羧酸脫水形成酸酐:94804 N-無取代的酰胺脫水成腈:94805 醇發生分子間失水生成醚:94806[2]
參考文獻
- ↑ 脫水的作用機理是什麼?愛問知識的人
- ↑ 脫水劑的作用有來醫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