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飞刀(周明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胡飞刀》是中国当代作家周明金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胡飞刀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镇子上有一个剃头匠,姓胡,他有一手绝活——飞刀剃头。
飞刀剃头,就是在给人剃头时使用三把剃刀,每剃一刀,便把剃刀抛向空中,剃刀在空中轮流起落。因为他给人剃头的方式奇特,慕名而来的剃头人络绎不绝。时间一长,他的招牌上打出了“飞刀剃头”四个大字,人称剃头匠“胡飞刀”。
有一天从关东来了一位游侠,这位游侠到了镇子上以后,找了一个客栈住了下来。第二天早晨游侠闲来无事到街上溜达。可能是镇子上赶集风俗和关东不一样,游侠每到一处都会驻足向老乡打听一下,有时遇到一些当地的小吃他还会买上一些品尝。由于他长得膀大腰圆,两只大眼炯炯有神,说话带着关东的口音,所以他在人群中显得特别惹眼。
这位游侠有一癖好就是不留头发和胡子,只要头发和胡子长出来一点,他就会到剃头铺剃掉。在街上溜达时无意中摸了一下头,感觉头发又长了,他就顺便找一个剃头的铺子来剃头,这时他正好来到飞刀剃头的铺子门口,就走了进去。
胡飞刀一看来了客人,忙掸一掸转椅招呼游侠坐下、
游侠取下弓箭靠在一边,胡飞刀给游侠围好围布问:“客官是剃头?还是修面?”
游侠说:“剃头兼修面”。
胡飞刀就开始干活:首先给游侠洗头、剃头,游侠通过眼前的镜子看到了胡飞刀给他剃头的动作:只见胡飞刀把剃刀一把一把地抛向空中,剃刀就要落到他头上时被接住,剃上一刀,又抛向空中。
胡飞刀把剃刀抛向空中一次,游侠都吓得一哆嗦,他心惊肉跳地好不容易挨到把头剃完,光光的头顶上已经沁出了一层汗珠。他对着镜子摸了摸自己的秃脑袋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然后面也不让修了,急急忙忙扯掉身上的围布。
这下把胡飞刀闹愣了,忙问游侠:“游侠你的面还没修呢,怎么站起来了?”
游侠转过身来脸色煞白地答道:“掌柜的你的这种剃头方式我实在是接受不了,我的面不让你修了,你再用飞刀给我修面非把我吓出毛病不可。我说掌柜的,你怎么用这种方式给人剃头,难道别人就不害怕吗?”
就在这位游侠剃头时,又来几个等着剃头的人,其中一个笑着对游侠说:“这位客官有所不知,他的绰号就叫'胡飞刀’,招牌上已经写得明白,其实我们都是慕名而来找他给剃头的。”
其他几位客人也随声附和道:“对对对,他在这一带的理发手艺可是一绝,他给谁剃头都是这样的剃法。”
游侠一听“飞刀剃头”是绝技,拍拍自己的光头说道:“妈拉个巴子, '飞刀剃头’也是绝技?他在你们的脑袋上拿着刀子飞来飞去的你们还都奉承他,万一刀子他接不住,掉在你们头上岂不是一条人命?”
这时胡飞刀却得意地答道:“我这叫'艺高人胆大’,'熟能生巧’,客官放心吧!不会出事的!”
游侠一听胡飞刀不以为然的话。来气了,只因其他客人也奉承他,自己才没什么话来反驳他。但他灵机一动说道:“掌柜的既然你有绝技大家都知道,可本人也有一手绝技大家却不知道,我给钱的方式也与众不同。”
说完,搬过一把椅子,把胡飞刀按坐在上面,取出一根绳子三几下绑了起来,胡飞刀正不知游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时,只见游侠从腰袋里掏出五枚铜钱,用丝线拴住,掂在手里,然后提着弓箭走出门外20步,等着剃头的顾客,也纷纷跟着出来,看看游侠到底要干什么把戏。
只见游侠取出一枚拴了线的铜钱挂在箭翅上,轻轻拉弓射了出去,铜钱不偏不倚正好挂在胡飞刀的左耳上,游侠又一次拉弓射箭,铜钱不偏不倚正好挂在胡飞刀的右耳上。这下可把 胡飞刀吓坏了,脸色煞白两腿直打哆嗦。游侠还继续着他的表演,一枚铜钱挂在胡飞刀的左肩头,一枚铜钱挂在胡飞刀的右肩头,最后一枚铜钱挂在胡飞刀的瓜皮小帽的顶子上。
众人不约而同地向胡飞刀看去,只见胡飞刀早已吓得瘫在椅子上,裤子湿了一大片。
游侠拍拍自己的秃头,“哈哈”大笑着走了。几个人赶紧把胡飞刀扶进剃头铺,然后又给他拍打前胸后背。
胡飞刀好长一段时间才缓过神来,他摸了摸自己的头还在。
从此,胡飞刀扯了招牌,从小镇消失了。
胡飞刀再回到小镇时,身份是“抗日英雄”。据说,他用“飞刀剃头”的绝技抹过不少[[日本]兵的脖子。[1]
作者简介
周明金, 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文学爱好者,先后在《中国作家网》《河南日报》《河南文学》《散文选刊(原创版)》《西部散文选刊》等网络、报刊上发表散文3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