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胡佛研究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胡佛研究所

来自网络的图片

斯坦福大学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研究所(The Hoover Institution on War, Revolution, and Peace)简称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是美国西海岸著名的公共政策智囊机构,由斯坦福大学毕业生、美国第三十一任总统赫伯特·胡佛于1919年创建。研究所对美国新保守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运动影响很大,2001年开始出版《政策评论》(Policy Review)。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研究所

外文名称; The Hoover Institution on War, Revolution, and Peace

类别; 研究所

地点; 美国斯坦福大学

简称; 胡佛研究所

创建时间; 1919年

专家人数; 约有120名研究专家

研究主题; 主要研究前苏联、现在的独联体

简介

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全称斯坦福大学"胡佛战争、革命暨和平研究所"(Hoover lnstitution on war revolution and peace)此研究所创立于1919年,约有120名研究专家,主要以研究前苏联、现在的独联体为主,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问题,工业政策、发展、科技、农业、能源、安全、外交关系等。

胡佛研究所为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史料文献收藏地之一。如今,胡佛研究所每年的经费预算达到25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由保守团体和大公司捐助的,像埃克森·美孚、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和宝洁等都是研究所的捐助大户。另外,斯坦福大学的资助占总预算的15%。

胡佛研究所现今已经拥有160万册藏书,6万多个微缩影片文件,4300类约4000万件档案和25000多种期刊,供学者研究调用。该所的研究和收藏主要围绕在"战争、革命与和平"三个主题上,因此这里的研究员大多主攻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学等学科。

历史

胡佛研究所创办于1919年,最早称作"胡佛战争图书馆"。 1938年,为了真实反映该图书馆不断扩大的文献与藏书量,更名为"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图书馆"。 1956年改为现名。创立人是后来任美国第31届总统的赫伯特·克拉克·胡佛。胡佛在一战时期曾被美国驻英国大使任命为比利时救济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他亲眼见证了战争所造成的危害,自称意识到教育后代了解战争、革命与和平的历史知识的重要性。战后,他为他和妻子的母校斯坦福大学捐赠了50万美元,请该大学协助贮藏历史资料。斯坦福大学派出的历史资料收集小组,在胡佛的带领下,开始跨越欧洲搜集与战争相关的材料。当时的斯坦福大学校长威尔伯十分赞赏胡佛的搜集历史文献的能力,他说"胡佛是历史的硕鼠,每留下一吨粮食,他就拿走一磅历史材料"。1927年,胡佛还在劳拉斯·佩曼·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创立了其他几个领域的研究所,包括:德国革命研究所、俄国革命研究所。在二战以后,依靠胡佛最初的启动资金以及福特、洛克菲勒和卡内基基金会的慷慨资助,建立了数以百计的研究所、世界事务委员会、外交政策学会。

胡佛创立该研究所的目的,在于收集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形成和发展有关的历史资料和文件。因此,在胡佛研究所成立初期,它只是一个专门的图书资料收集中心。20世纪40年代末期,该研究所才开始招募学者进行研究工作。而大规模的研究工作,则始于1960年W ·格伦·坎贝尔担任所长后。此后,胡佛研究所逐渐成为在公共政策研究方面颇有影响的学术中心。在里根政府时期,其影响力更是非同一般。

使命

"这个研究会支持美国的联邦宪法、权利法案以及它的代议制政府的机制。我们的社会和经济体制都是建立在一直涌现出开创性和富有创造力的私有企业的基础上的。我们的国家是这样的一个系统,即我们的联邦政府只有在地方政府或其人民不能自己承担政府的、社会的、经济的行动的时候才会出来承担这些行动。这个研究会的整体使命就是,从它的记录里召唤回经验的声音来对抗制造战争的行径;通过研究和出版这些记录来唤醒人们创造和保护和平的努力并维护美国人的美式生活的安全。这个研究会不是,也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图书馆,它是以这些意图为目标。这个研究会必须不断的、充满活力的指向和平与个人自由的道路,指向美国体制的捍卫。"

在研究会创建者看来,个人、经济和政治自由的原则,私有企业,代议制政府,这些都是最基础的。通过收集知识,产生各种想法并散播二者,研究会努力去确保和保卫和平,增进人类生存的条件,并限制政府侵入私人生活。

档案馆

在该所的收藏中,中国现代史档案馆颇为引人注目。这里直接涉及中国的文件有200多类,其中大部分是个人档案。这些档案通常是私人捐赠的,或者由家属委托代管,因此,档案对外公开的程度往往取决于捐赠者或者家属的意愿。即将公布的两蒋日记也是如此。

据报道,蒋家家属与胡佛研究所订立了合同,要求研究所必须在获得许可的前提下查阅日记、引述内容;如果日记中牵涉到目前还在世的人,则必须保密。胡佛研究所对这些珍贵的史料没有所有权,不过将可以"代管"50年。

去年4月,胡佛研究所因为公开宋子文档案而备受瞩目。由于宋子文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和外交部长等要职,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宋氏家族的长子,因此,胡佛研究所认为有关他的每件资料都很有价值。现在,关于宋子文的3万多件文件已陆续开放给学者阅览。

此外,胡佛研究所还收藏了一些中国人物个人档案和涉及中国事务的外国人档案,其中有:宋子文,曾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中央银行行长等要职,有关他的资料最多,内容涉及上世纪30至40年代中国政治与经济、战时的中美外交等。其中,他关于"西安事变"的日记,以及他二战时期与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谈话内容,都是非常珍贵的史料。张嘉森,曾任中国民主社会党主席。胡佛研究所保存着他1947年给马歇尔和魏德迈将军的两封信。张公权,曾任中国银行总经理、中央银行总裁。1960年代曾任胡佛研究所研究员。生前捐赠了其1945年到1946年在东北的日记。陈纳德(ClaireLeeChennault),美国空军将领。抗战时在华组织美志愿航空队即飞虎队。其资料由其夫人陈香梅女士捐赠,多为抗战时期飞虎队及中美关系的资料。斯诺夫人(NymWales),美国新闻记者、作家,是抗战时期在延安采访过毛泽东的美国记者斯诺的夫人。胡佛研究所收藏的是有关她的资料有个人信札、备忘录、照片、笔记等。

创始人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1874年-1964年),1899年至1913年曾在天津马场道6号居住。胡佛幼年孤苦贫困,1895年大学毕业后被伦敦一采矿公司聘为工程师,派往澳大利亚,期间他发现了金矿,建议公司开采并准许他本人入股。1899年3月,胡佛应清政府邀请来中国,任滦州(开滦)矿务局工程师,并一直居住在天津马场道6号。后经天津利顺德饭店经理墨林介绍,在中国机矿公司当经理,兼煤矿技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救济世界各国难民一百多万人,被誉为"国际大慈善家"。1929年3月,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1届总统。

胡佛作为美国近代的一位总统,在美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生前将大量的文物、资料、古玩等捐献给母校,供建立胡佛研究所之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献资料和物品是他在天津生活期间的实物和文件。这里是美国人了解中国和亚洲的基地。历经几十年,这个民间研究机构目前已成为美国白宫研究亚洲及中国问题的权威咨询机构,它在美国国会和政府中拥有大量的会员,在美国主流社会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现在美国参众两院,凡涉及中国的问题,都要来咨询胡佛研究所。[1]

参考文献

  1. 胡佛研究所,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