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翟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翟斌(?~384年),丁零族,十六國時期丁零部落首領。翟斌家族世代居住在康居,後來遷入中原。咸和五年(330年),翟斌向後趙朝見,被封為句町王。

  • 咸安元年(371年),前秦天王苻堅將翟斌的部族安置在新安(今河南省新安縣)、澠池(今河南省澠池縣)。
  • 太元九年(384年),因輔佐慕容垂建立後燕,被任命為建義大將軍,封河南王。
  • 翟斌自恃有功,傲慢無忌,邀官求賞,貪得無厭。又因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久攻不下,懷有背叛之心。
  • 翟斌暗示丁零人及其同黨請求讓他出任尚書令,慕容垂以官署尚未建立,此官無法迅速設置拒絕了翟斌,翟斌怒不可遏,暗地裡與前秦長樂公苻丕謀劃反叛,最終事情泄露,被慕容垂所殺。

基本信息

姓名    翟斌  
職業    丁零部落首領      
民族    丁零族      
官職    建義大將軍  
爵位    句町王、河南王  
出生地   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
出生時間  不詳   
去世時間   384年 
所處時代   十六國   

人物生平

首叛前秦

  • 翟斌家族世代居住在康居,後來遷入中原。咸和五年(330年),翟斌前來後趙朝見,被後趙天王石勒封為句町王。[1]
  • 咸安元年(371年),前秦天王苻堅初定華北,遷徙關東豪傑及雜夷部族十五萬戶到關中地區,其中將翟斌的部族安置在新安(今河南省新安縣)、澠池(今河南省澠池縣)。 [2]
  • 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在肥水之戰中失敗後,翟斌首叛前秦,前秦派前燕舊臣慕容垂討伐,慕容垂圖謀復國,也反叛前秦。

助建後燕

  • 太元九年(384年)正月,翟斌在慕容鳳、王騰、段延的勸說下,擁護慕容垂為反秦盟主。慕容垂想襲擊洛陽,但暫且還不知道翟斌是否有誠意,就拒絕他說:「我是來救援豫州的,不是來投奔您。您既然要幹大事,成功則享受其福,失敗則承受其禍,我不參與此事。」[3]
  • 正月初二日,慕容垂抵達洛陽,前秦平原公苻暉聽說慕容垂殺了苻飛龍,便把他拒之門外。翟斌又派長史郭通前去勸說慕容垂,慕容垂還是沒有同意做盟主。郭通說:「將軍之所以拒絕郭通的原因,難道不是認為翟斌的弟兄們是身居山野的異族,沒有超人的才能和遠大的謀略,肯定無所作為的緣故嗎?為什麼唯獨不考慮將軍今天憑藉他們,就可以成就大業呢!」聽了這話,慕容垂就同意了。於是翟斌率領他的兵眾前來與慕容垂會合,勸慕容垂稱帝。
  • 不久,慕容垂在滎陽稱帝,建立後燕政權,任命翟斌為建義大將軍,封為河南王。[4]

傲慢被殺

  • 翟斌自恃有功,傲慢放縱,邀官求賞,貪得無厭。又因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久攻不下,私下裡懷有背叛之心。慕容垂的太子慕容寶請求除掉他,慕容垂說:「河南的盟誓,不能背棄。如果他要發難,罪過出於翟斌。如今事情尚未發生而殺掉他,人們一定會說我忌恨害怕他的功勞與才能。我正在收羅招攬英雄豪傑以使大業昌盛,不能向人們表現出狹隘,以喪失天下人的期望。假如他懷有陰謀,我以智謀防範他,他也無所作為。」范陽王慕容德、陳留王慕容紹、驃騎大將軍慕容農都說:「翟斌兄弟居功自傲,一定會成為國家的禍患。」慕容垂說:「傲慢必然導致迅速失敗,怎麼能成為禍患呢!他立有大功,應當聽憑他自取滅亡。」慕容垂對翟斌的禮遇越發優厚。
  • 翟斌暗示丁零人及自己的同黨請求讓他出任尚書令。慕容垂說:「以翟王的功勞,應該位居宰相,只是官署尚未建立,此官無法迅速設置。」翟斌非常憤怒,暗地裡與前秦長樂公苻丕互通計謀,讓丁零人開決輸引漳水的堤防,把水放走,事情泄露,慕容垂殺掉了翟斌及他的弟弟翟檀、翟敏,其餘的人全都赦免。 [5]

人物成就

  • 丁零人翟斌首叛前秦,開啟了前秦帝國崩潰的序幕,並為翟魏的建立打下基礎。

人物評價

史籍記載

  • 《資治通鑑·卷九十四》[7]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三》 [8]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 [6]

參考資料

  1. 《資治通鑑·卷九十四》:初,丁零翟斌,世居康居,後徙中國,至是入朝於趙;趙以斌為句町王。
  2. 《資治通鑑·卷一百三》:秦王堅徙關東豪傑及雜夷十五萬戶於關中,處烏桓於馮翊、北地,丁零翟斌於新安、澠池。
  3.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慕容鳳、王騰、段延皆勸翟斌秦慕容垂為盟主;斌從之。垂欲襲洛陽,且未知斌之誠偽,乃拒之曰:「吾來救豫州,不來赴君。君既建大事,成享其福,敗受其禍,吾無預焉。」
  4.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垂至滎陽,群下固請上尊號………翟斌為建義大將軍,封河南王………
  5.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斌諷丁零及其黨請斌為尚書令。垂曰:「翟王之功,宜居上輔;但台既未建,此官不可遽置耳。」斌怒,密與前秦長樂公丕通謀,使丁零決堤潰水;事覺,垂殺斌及其弟檀、敏,余皆赦之。
  6. 6.0 6.1 6.2 6.3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國學導航.2014-01-02
  7. 《資治通鑑·卷九十四》.國學導航.2014-01-02
  8. 《資治通鑑·卷一百三》 .國學導航.201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