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野牛澗地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美洲野牛澗地帶位於加拿大阿爾博達省東南部。北美洲北半部,約在北緯41°~83°,西經52°~141°之間。這裡曾是史前時期最大的圍獵場之一,是人類初期生存環境的偉大見證,被列入世界遺產之一。分屠宰區、加工處理場和圈牛區。美洲野牛澗地帶面積為66.12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的6.8%。美洲野牛澗屬於低草區,天然植被以格蘭馬草、野牛草為主。乾草產量可達1700千克/公頃。耐牧性比高草區強。
中文名 美洲野牛澗地帶
北 緯 41°~83° 西 經 52°~141°
地帶面積 66.12萬平方公里
乾草產量 1700千克/公頃
地理位置 加拿大阿爾博達省東南部
簡介
位於加拿大阿爾博達省東南部。這裡曾是史前時期最大的圍獵場之一,是人類初期生存環境的偉大見證,被列入世界遺產之一。分屠宰區、加工處理場和圈牛區。美洲野牛澗所代表的偉大的 原始文化展示了北美草原上的土著民眾曾幾乎不加改造地利用地勢和自然環境,在集體勞動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個複雜而精細的食品生產體系。美洲野牛澗地帶面積為66.12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的6.8%,阿爾伯塔省(Alberta)位於英屬哥倫比亞省和曼尼托巴省之間,面積為66萬1,190平方公里,人口約291萬人,省內90%的地區為平原,加拿大最壯觀的自然景觀----落基山貫穿本省。大群野牛奔跑,牛仔策馬的情景,在阿爾伯達的草原上不時出現。近年,好萊塢以西部牛仔為題的大製作電影,多在阿爾伯達取景,較著名的有《與狼共舞》(DanceswiththeWolf)及由成龍主演的《上海正午》(ShanghaiNoon)。省內擁有世界著名的班芙、嘉士伯、渥特藤國家公園、卡那納斯基度假區、座落於洛基山脈的國家公園,自然風光美麗壯觀。[1] 阿省還擁有五處世界文化遺產,位於麥克勞德堡的「野牛撞頭跳」和德拉姆海勒的省恐龍公園也是吸引遊客的好去處。每年七月初,在卡爾加里市舉辦的北美最大規模的「西部牛仔節」吸引了150多萬遊客,而位於埃德蒙頓市的「WESTMALL」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內購物和娛樂中心。阿省的著名城市有省府埃德蒙頓和卡爾加利。
遺產描述
美洲野牛澗地帶,位於加拿大西南部的艾伯塔省境內,東距麥克雪奧德堡19千米[2] ,南距老人河48千米。曾經是史前印第安土著居民最大的圍獵場之一,古代北美土著人的一個重要居住區。幾千年來,美洲野牛是在北美大平原上居住的土著居民謀生的物質來源。艾伯塔西南的箭獵山中的美洲野牛澗地帶是北美最大、最古老,得到最完善保護的圍獵場,它包括圈牛區、屠宰區和加工處理場幾個部分。其中,圈牛區面積32平方千米左右,美洲野牛被圈到這裡後,即被趕下懸崖摔死,屠宰區內有一道約18米高的懸崖。從5700年前到19世紀中期,被趕下這道懸崖摔死的野牛不計其數,懸崖下白骨累累。今天,在11米左右深的存骨坑內仍然可以看見許多野牛骨骼。加工處理場是人們對野牛進行加工的地方,位於圈牛區附近,人們在這裡加工野牛。這裡遺留的一些土坑是專為貯存、燃煮食物而挖的,土坑周圍有用野牛骨壘成的骨牆。1981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 (vi) ,美洲野牛澗地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編號158)的世界文化遺產。
歷史
美洲野牛澗曾經是史前印第安土著居民最大的圍獵場之一。歐洲人到達美洲時,美洲野牛分布在北美洲大部分土地上,曾多達6000萬頭,是平原印第安人的經濟支柱。後來向西移動的白人以任意屠殺美洲野牛為樂,許多印第安人與白人之間的矛盾即由野牛群的減少而引起。到1900年前後,美洲野牛已趨絕跡。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在阿爾伯塔省(Alberta)的西南部,發現了標有記號的數條小道、土著人營房和墳地遺址,裡面存有大量的野牛(美洲野牛)骨骼,向人們生動地展示了近六千年前的北美平原上土著人的生活習俗。他們利用對地形的熟悉和對野牛習性的了解,將牛群追趕到懸崖邊,迫使其跳崖摔死,然後在下面的營房裡分割屍體。
視頻
美洲野牛的冬天,不僅食物匱乏,這個地方也成為致命的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