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罗睺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罗睺寺

中文名称;罗睺寺

类别;中国文化遗产

地点;山西五台山

荣誉;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

文化遗迹;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经阁

创建于;唐代

罗睺寺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罗睺寺创建于唐代,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罗睺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和十方堂之间,始建于唐代。唐代时,罗睺寺是大华严寺(今显通寺)的十二院之一,名为善住阁院。1492年(明弘治五年)重建。明万历年间,李彦妃为祈子登基许愿,拨款重修。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再经修葺。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据传,罗睺寺过去香火鼎盛,尤其是黄教的信徒,经年络络不绝,它成为五台山黄庙中很有影响的一座寺院。在山门前有一对唐代石狮,大而雄壮严的气氛。[1]

历史现状

罗睺寺既然已经从青庙变成黄庙,难怪罗睺寺文殊大殿内的骑狮文殊菩萨像面部并非金色而早呈乳白 色,故名白文殊;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卧在莲台上而不是站着或卧在砖台上;肩膀两边伸出肩花,花在分别放着经书和智慧剑。这些都体现了黄庙中文殊像的特点。

罗睺寺现存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经阁、禅房、配殿、廊房地产118间。寺的后殿有一个著名的"开花见佛"活动机关装置,那是用寺院内的一棵"圣树"做成的,成为五台山十分有名的景点。殿中置有1座莲花台,是一个转盘,有水波形状的雕刻。转盘内侧安装了四方佛,二十四诸天和十八罗汉画,中央有木质瓣。花瓣便会张开。当花瓣开放时,背对背、面朝外的四尊佛像便会显现出来。"开花见佛"之名,便由此得来。顺弯曲的夹墙石道来到山门前,门两旁的石狮,一雄一雌,硕大雄浑,威武壮猛。台怀中心区诸寺多雕有石狮,而唐代的遗作惟有此一处。山门里一共四重大殿。这第一重为天王殿,内塑四大天王,也称四大金刚,分别是抱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持宝剑的南方增长大王,缠长蛇的西方广目天王,持雨伞的北方多闻天王,民间称他们为风(持剑者)、调 (抱瑟琶者)、雨(持伞者)、顺(握蛇者)四神。第二座殿为文殊殿,内供文殊菩萨,不同于一般青庙,这里的文殊菩萨面部为乳白色,而非贴金黄色,肩膀两边伸出了肩花,花上还放置了经书和智慧剑,文殊坐骑是卧在莲花上,而不是站立砖台。这些都体现了黄教文殊造像的特点。第三座为大佛殿,内供释迦牟尼佛(人间婆娑世界)、药师佛(东方琉璃世界)、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合称"三世佛"。三世佛前为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第四重殿里的"开花现佛"最具神秘色彩。殿内正 中高竖一朵莲花,内含四尊佛像,有时八瓣莲花会缓缓绽开,现出四方阿弥佛。其实,这是巧设机关人工操作的结果。这大莲花与下面的大圆盘用通柱连在一起,当僧人在圆盘下的暗室驱动木轮,通柱即会转动,莲花随之开启或闭合,遂出现"开花现佛"景观。另外,在圆台上塑24个神像,称"二十四天"。

相关传说

这开花现佛的制作与一段神奇传说相关。山门内东侧原有一棵古松,宋朝丞朝张商英游五台山时, 亲眼目睹树顶呈现神灯,后人将这颗松树尊为"佛树"。到清代,不知何故,此树突然枯死。为祭奠佛树,便将枯树伐倒,主干做成"开花现佛",枝梢及斧渣锯末,原地埋葬,上面建塔,称为"松塔"。

作为十大黄庙之一的罗睺寺还是汉藏民族团结的象征。青海西藏的喇嘛教信众来五台山朝拜几乎都要到罗睺寺礼佛。

历史记载

据佛教经典记载,释迦牟尼之子名"罗睺罗"。他十五岁随佛出家当沙弥。他"不毁禁戒,诵读不懈",证了阿罗汉果,被称作"密行第一",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传说他曾在罗寺所在地显圣,并留下足迹。因此,罗寺即是祀奉罗睺罗的寺庙。罗寺是五台山保存最好的寺庙之一。这里有引人入胜的"开花现佛"。在大殿里装置了木构圆形佛坛,坛上刻有水浪图案,上塑十八罗汉;坛外方台上塑有二十四诸天及四大天王;佛坛正中装置一朵三米多高的八瓣莲花,每瓣大红花瓣上绘有金色工笔佛像,四尊阿弥陀佛相背他坐花瓣中心。台下装有机关,地下圆盘转动,通过轴承,操纵花瓣一开一合,四尊佛像时隐时现;伴着花瓣的开合,台上水浪图案和十八罗汉也随之转动,便出现了罗汉过江的情景,很富情趣。

寺名由来

第一种说法是"清乾隆壬子年(1792年)由姓罗姓喉的两位藏族人合修此 寺,竣工后,为了扬名于世,易名为"罗睺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姑且不论有无姓罗姓睺的两位藏族人修庙之事,只说罗睺寺称之为"罗睺"者,更不是始于清乾隆年问。在唐代初期及中期.罗睺寺是大华严寺十二院之一的善住阁院。后唐明宗至后唐末帝年间(926-936),有印度普化大师巡礼五台山记道:"……廿一日,登善住阁.礼肉罗睺",这个记载就说明"罗睺"已被五台山佛教徒建殿设堂礼祀.但没有单独为寺。北宋时.宰相张商英在任提督点河东刑狱使期间,三次来五台山,作了《续清凉传》。他写道:在"罗睺殿"、"罗喉足迹堂"见神灯临空。又见其屋宇摧弊,欲念他日完之."即以钱三万付僧正省奇修建"。又五台山万佛阁现存明万历三十一年立的《五台山诸寺名》碑,碑上也记有罗睺寺之名。由此可见.罗睺寺之名始于清乾隆年间的说法是不对的。

第二种说法是"西方十六祖"说。寺内清康熙十一年(1672)二月御制碑记云"唯兹罗睺寺者,其地近文殊现相处,其取义似皈依西方十六祖"。所谓西方十六祖,即指中国佛教禅宗创立古天竺佛教二十八祖中的第十六祖罗睺罗多.略日罗睺罗尊者,为公元三世纪人。罗睺寺是否由他而得名,康熙皇帝也说是"似",仍属不确。

第三种说法认为与佛太子有关。罗睺,也写作"罗睺罗"、"罗护罗"、"罗怙罗",意译为"覆障"、"障目"、"执日"。据《佛本行集经·罗喉罗因缘品》等佛教经典记载,罗睺罗是释迦牟尼佛在俗时的儿子。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其母是摩耶夫人,妻子是耶输陀罗。释迦牟尼29岁时,有感于人世的生、老、病、死等各种苦恼,舍弃宫廷生活,离开父母、妻子,出家修道。经过六年的苦行,后来在菩提树下成道.悟通了诸法无常和缘起诸理,开始传教。传说,罗睺罗在母亲肚里怀了6年,于释迦牟尼成道之夜降生。在佛成道第6年时.他应父亲净饭王之请,从摩竭陀国回国省亲,认子释疑。而后佛叫舍利弗劝他出家,做僧团中最初的沙弥。叫大目犍连为他剃头,舍利弗为他说沙弥十戒,为佛教有沙弥之始。沙弥指7岁以上、20岁以下,受过十戒的出家男子。罗喉罗因是净饭王的王孙,佛陀的爱子,在僧团中地位很高,经常受到称赞。佛陀对他要求特别严格,教育他严持毗尼、精进修道。他"不毁禁戒,诵读不懈",证得阿罗汉圣果。佛陀赞叹说:在我的弟子中,罗喉罗比丘是"密行第一"。因为他具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从不表现自己,总是默默地修持和工作着。后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罗喉罗是佛教徒敬奉和崇拜的偶像之一。所以,全国许多地方有奉祀罗睺罗的寺庙。五台山也不例外。五台山佛教徒说,罗睺罗曾在寺中显圣,并留下足迹。因此,罗睺罗是朝山佛教徒必定要参诣的地方。

相关视频

五台山 罗睺寺 文殊塔 花开见佛

参考资料

  1. 罗睺寺、菩萨顶和显通寺 , 百度 20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