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红光树 |
中文名:红光树 拉丁学名:Knema furfuracea (Hook. f. et Thoms.) Warb.)Myristicaceae 别 名:埋好迈、叭佳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毛茛目 科:肉豆蔻科 属:红光树属 种:小叶红光树 |
红光树(hóng guāng shù),学名:Knema furfuracea (Hook. f. et Thoms.) Warb.,俗名:梭勒帕莫、叭佳、埋好迈,异名:Knema furfuracea ,是肉豆蔻科红光树属常绿乔木,高达25m。树皮灰白色,富含红色树脂。幼枝密被锈色糠秕状微柔毛。叶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部心形或圆形。分布于云南西南部及南部,生于海拔500-1000m处的山坡或沟谷阴湿密林中。 [1]
红光树形态特征
红光树是常绿乔木,高10-25米,胸径20-35厘米;树皮灰白色;分枝下垂,幼枝密被锈色糠秕状微柔毛,老时渐无毛,有纵条纹,易开裂。
叶近革质,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15-)30-55(70)厘米,宽(7-)8-1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通常钝头,基部心脏形或圆形,除幼叶背面被毛外,老叶两面无毛;
侧脉24-35对,两面隆起,第三次小脉近平行,互相网结;叶柄通常密被锈色微柔毛、老时稀无毛,粗壮,长1.5-2.5厘米。雄花大,压扁状倒卵形或梨形,长6-7毫米,宽4-6毫米;
花梗长0.7-1厘米;瘤状总梗粗壮,长约1-1.5厘米,腋生或在落叶腋生出;花和花梗密被锈色绒毛;小苞片着生在近花被基部;花被裂片3,稀4;雄蕊盘几不下陷,边缘花药无柄,10-13枚;
雌花无梗或具极短的梗,从瘤状总梗上生出,密被微绒毛;花被管长1厘米,圆柱形,基部稍膨大,宽约4毫米;子房卵球形,被锈色绒毛,柱头顶端分裂为多数的浅裂或浅齿,中间下陷。
果序短,通常着果1-2个;果具短梗,梗长3-5毫米;果椭圆形或卵球形,两端圆,成熟时长3.5-4.5厘米,宽1厘米,外面密被短的锈色树枝状绒毛;果皮厚,达4-5毫米;
假种皮深红色,顶端微撕裂;种子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2.6(-3)厘米,宽1.2-1.4厘米,两端圆,种皮脆壳质,不易开裂,干时淡黄褐色,密被不规则的细沟纹;
合点近顶生,下陷,和珠孔一起几连成一线,珠孔有明显的孔。花期11月一翌年2月,果期7-9月。
红光树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1000m处的山坡或沟谷阴湿密林中。
红光树分布范围
分布于云南西南部及南部,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