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納 (緬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圖片來自alchetron

(နတ်‌,MLCTSNat),或稱緬甸神靈精靈魔神祖靈龍神[1]是緬甸民間宗教的神靈。納的種類繁多,有官方的37尊主要神靈,有民間村莊、家宅、個人的守護神靈,也有大自然中高山、樹林的守護神靈。[2]

類別

納可以分為37尊官方神靈與其他神靈(如樹靈、水靈),官方神靈大多是遭遇暴力死亡(စိမ်းသေ,Sein The,字面意為「綠色死亡」)的人類,因此也被稱為納森(နတ်စိမ်း,Nat Sein,字面意為「綠色神靈」)。緬甸佛教信仰中的納分為低階神靈(အောက်နတ်,Auk Nat)與居住在六重天的高階神靈(အထက်နတ်,Ahtet Nat提婆。納信仰在緬族緬甸少數民族中一樣普遍,農村地區比在都市地區更常見。[3]

每個緬甸村莊都有其守護神靈,稱納信(နတ်စင်,Nat Sin)或伊瓦桑納ရွာစောင့်နတ်,Ywa Saung Nat)。家宅的東南角則常懸掛一顆薰香、包裹崗包椰子,作為奉獻給大山神摩訶祇利的供品,這也稱為恩敦(အိမ်တွင်းနတ်,Ein Dwin)或恩桑(အိမ်စောင့်နတ်,Ein Saung),即家宅守護神靈。個人的守護神靈稱為哥桑納(ကိုယ်စောင့်နတ်,Ko Saung Nat),另外還有從父母處傳承來的神靈稱米盛帕盛(မိဆိုင်ဖဆိုင်,Mi Hsaing Hpa Hsaing,字面意為「母側父側」)

納信仰與佛教

佛教是緬甸的主流信仰,[4]對於緬甸佛教與納信仰的關係,有些學者認為兩者毫無關聯,也有學者認為兩者早已融合為一個宗教。一些緬甸人覺得納信仰只是迷信,貶低它在社會中的地位。阿奴律陀設立官方37尊神靈的說法則被解讀為東吁帝國統一緬甸後全境緬化與緬族優越主義的體現。納信仰在佛教傳入緬甸之前就已廣泛存在,後與傳入的佛教融合並存。

參考文獻

  1. 戈·埃·哈威著; 姚梓良譯. 《緬甸史》.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73年: 43, 62, 77, 144. 
  2. Dr Sein Tu. Traditional Myanmar Folk Beliefs and Forest and Wildlife Conservation. Perspective (January 1999). [2008-09-13]. [失效連結]
  3. Brac de la Perriere, Benedicte. The Spirit-possession Cult in the Burmese Religion (PDF). dhammaweb.net. [2008-09-1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3-04). 
  4. The World Factbook. [201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