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彼得·爱克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约翰·彼得·爱克曼 |
约翰·彼得·爱克曼Johann Peter Eckermann,(1792年9月21日-1854年12月3日)生于汉堡东南的留纳堡(Lueneburg)的小邑文森(Winsen)。德国诗人和作家,因作品《歌德谈话录》而闻名于世,他是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晚年生活的见证者。[1]
生平
父亲是贫穷的小贩,母亲是个织工,他幼时为人牧牛。
爱克曼从小就为生存而奔波劳累,由于地处下层社会,使得他养成了谦卑勤恳、一丝不苟的性格,连受小学教育的机会都没有。十四岁时为乡里的有力者所赏识,得与上流社会的子弟同习法文,拉丁文,音乐等;十六岁受坚信礼后,做某司法官的书记生,其后四年间辗转服务于两三个官厅。
1813年做志愿兵而参加自由战争,翌年归乡。从军中得欣赏荷兰的名画的机会,打算做个画家,而为才能和境遇所不许;乃入汉诺威邦的陆军部任事,生活得以安定。
1817年,时年二十五岁,好学心切进汉诺威高级中学,学习古语;又得二三保护者的援助
1820年,进格丁根大学,学法律。
1821年,出版了模仿歌德风格的诗歌集,并且把诗集送给歌德,但是歌德对此反应冷淡,后来又写出《论诗·特别以歌德为证》的论文集。
1823年,他把这部作品寄给歌德,得到了歌德的肯定和赞赏,在魏玛获得了歌德的接见,至1832年3月歌德逝世,爱克尔曼一直担任哥德的秘书,并成为他的挚友。[2]
约翰·彼得·爱克尔曼的《哥德对话录》,以及哥德的自传《诗与真实》,记载了晚年歌德关于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军事等诸多方面的言论与思想。可以说它是歌德思想*成熟时期的见证,与诗人的自传《诗与真》同为研究歌德生平与思想的重要资料。历来被看作研究哥德的生平及思想的珍贵记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