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禪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竹林禪院是香港最大的佛寺之一,位於香港新界荃灣芙蓉山南麓,佔地4公頃多。佔地山上風光明媚,盡覽荃灣新市鎮,遠望藍巴勒海峽及青衣島。
建造歷史介紹
- 1928年開始,由融秋和尚以竹席棚架建成佛寺。
- 1932年,「浮屠殿」落成,正式定名為「竹林禪院」
- 在二戰期間日本殖民時代[1] ,他們開辟土地耕種,實行自給自足度過艱難的時期。
- 1949年,中國共產黨逼使大批僧侶南逃,他們大開方便之門,來者不拒,招待食宿。
- 1970年,他們向香港政府補地價購入現時「大雄寶殿」之土地。
- 1975年奠基興建「大雄寶殿」,並在公元1982年落成開光。
建築特色
- 入口處的山門為一石牌坊,刻有「竹林禪院」四個漢字,登白石階直達「天王殿」。
- 進入「天王殿」即見一尊彌勒佛的像,面容祥和歡喜。
- 「天王殿」左側有「福德祠」,「天王殿」後方是「韋馱殿」。
- 福德祠的對聯:「三門清靜賴維護;五殼豐登仗協調。」
- 在「韋馱殿」後,剛出庭院,石階前置大「香爐」,左右均有蓄水池及亭臺花圃,旁種參天樹木、大紅茶花。「鐘樓」及「鼓樓」分立兩旁。
- 再拾級而上就是「大雄寶殿」,外觀莊嚴雄偉,殿前立有氣勢非凡的紅色圓柱。殿裡供奉釋迦牟尼佛像、藥師琉璃佛像及阿彌陀佛像,兩旁有金身羅漢像。「大雄寶殿」後奉觀音菩薩的像。
- 再拾級而上就是第一座磚石建造的「浮屠殿」,殿前有石山魚池,兩旁為禪房。殿內供奉地藏菩薩 像,由觀音像左右脅護,牆上刻有佛教故事的浮雕壁畫。殿內建有7層木塔,此殿曾於公元1953年重修。
- 「浮屠殿」後有天然的重疊岩石稱:「佛塔」,下方有「妙蓮洞」及「觀音洞」等兩個岩洞。 另外還有「南天竹」、「紫竹林」、「上天竺」、「彌陀茅蓬」、「金剛茅蓬」、「修持茅蓬」、「觀音望海洞」、「羅漢洞」、「東林念佛堂」及「拜經臺」等觀光熱點。 後山有「五百羅漢堂」及「菩提園」。
- 花園金璧輝煌的祭臺上尚供奉一尊四面佛的雕像。
歷任住持
第一代住持 | 釋勝林 |
第二代住持 | 釋建良 |
第三代住持 | 釋融秋(開山祖師) |
第四代住持 | 釋茂芬 |
第五代住持 | 釋意昭 |
第六代住持 | 釋能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