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不打折(楊羅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立秋不打折》是中國當代作家楊羅先的散文。
作品欣賞
立秋不打折
都說立秋時節是個分水嶺:從天氣而言,熱和涼在這裡轉換;從季節而言,夏天和秋天在這裡交接;從候鳥而言,南北在這裡轉向。徐書信的《立秋》也許概括的比較精當:「池水漸涼蟬唱稀,長空雁陣嶺南飛。與君攜手花間舞,夜露沾鞋又濕衣。」立秋不打折,傾情秋信、忘情秋雨、暢情秋風、鍾情秋收。
立秋傾情秋信。熱浪翻滾是大暑時節的真實寫照,此時,恐怕沒有人不渴望涼爽。盼望秋季快快到來也就順理成章了,古往今來莫不如此。唐朝賈島《夏夜登南樓》就有點望眼欲穿:「一點新螢報秋信,不知何處是菩提。」清朝袁枚也說過:「梧陰尚覆階前草,秋信先殘水面花。」是啊,秋天不僅秋高氣爽,而且滿眼的風光鋪滿秋的曠野,滿地的收成潛在秋的深處。品一縷陽光,我們便知秋的味道;讀一片葉子,我們便懂了樹的心;喚一顆星星,我們便知秋的意境。立秋,與其說是上蒼捎來的,毋寧說是我們盼來的。
立秋忘情秋雨。沒有雨,酷熱將火紅在盛夏中;沒有秋雨,炎熱將逍遙在仲秋里。其實,「立秋」降溫最大的法寶就是下雨,「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這是人們多少年來觀察氣象、適應物候得出的結論。秋雨不僅能顯着降低氣溫,還能滋潤秋天的莊稼。有誰不歡迎秋雨呢?立秋後每降一次雨,氣溫也隨之下降一定幅度,這就是「一場秋雨一場涼」。是秋雨,用輕盈的腳步繪成美麗音符,譜寫了涼爽和收成的樂章。但秋雨與我們的生活一樣,也是個隨機函數,結果如何,總需親自演算。秋無雨,不僅天氣乾燥悶熱,而且會致使土地乾涸影響莊稼生長,還會滋生煩躁情緒。雨,是秋的寵物,是豐收的使者!一滴水可以潤活一朵花,然後美麗一個世界,何況一場雨呢?
立秋暢情秋風。秋風固然掃落葉,但也掃走一地肅殺。古人云:「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秋風親近我們,把我們引入秋的深處。君子如水,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君子亦如風,隨遠而近,沒有放不下。沒有接地氣的秋風,夏天的煩躁何以祛除?沒有秋風,秋天的生長何以捧場?「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秋風撩起的不僅是小橋流水人家的安寧,還是四季輪迴亘古規律的暢達。古人尚能徜徉在秋風裡分享秋的致,我們是否更應該滿懷豪情呢?
立秋鍾情秋收。秋雨也好,秋風也罷;秋聲也好,秋景也罷,都是過程,都是圍繞一個叫作成長的主題各顯神通,「立秋」鍾情的目標是收穫。「秋不涼,籽不黃」,「立秋十天遍地黃」,「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經過秋雨的滋潤、秋聲的呼喚和秋風的吹拂,一個金色的秋天就會展現在我們面前。播種多少,耕耘多少,就會收穫多少!只會是一個簡約的過程,可收穫分明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感恨方初夏,飄然過立秋;韶光何太速,壯歲突蒼頭!」收穫不是一陣風雨,更不是一種思維,而是一串串腳印。秋收,讓我們更堅定!
作者簡介
楊羅先,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