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秧草漫江南(林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秧草漫江南》是當代作家林娘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秧草漫江南

因為屬羊,又是春天出生,我理所當然的最愛就是那漫山遍野的蓬蓬勃勃的柔柔嫩嫩的小草,天南海北地也吃過無數混合在青草里的野菜,甚至是樹葉,更是搖頭晃腦地背過無數關於草木的詩詞。但是,我真的不認識它,所有我經歷的那些裡面,都不曾遇到它的身影。

按着慣例,三月下江南的,都是趕着趟兒去看花兒的。那些矜貴的名字,人們都耳熟能詳。諸如:桃花櫻花山茶玉蘭海棠等等,在那長長的朝拜名單里,就是沒有這種名不見經傳的小草。然而,一踏上揚子江中那美麗的河豚島,我就與它不期而遇了,並不可救藥地為它心醉神迷。

隨着那春風般柔暖的微笑,一份厚重的禮物,帶着揚中人特有的真摯送到了我的手上。翠綠色包裝袋上的字跡清晰,直入眼帘:揚中特產——咸秧草。哦,這是什麼東東?我不禁一怔。在《東方散文》的盛會上,揚中人的禮物必定是用了心的;再者,能拿出來給我們這些舞文弄墨的人送禮物,此草必定有些來歷,我暗自思忖着。

百度得知:「草本植物,又名金花菜、南苜蓿、草頭等,是我國江南古老的蔬菜之一。性喜冷涼,耐寒性強,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低溫葉片凍死,氣溫回升後能萌芽再生。7月以後分期播種,至翌年春季3月陸續採收。由於耐寒性、抗旱性、抗病蟲害能力強,秧草整個生長過程無需施化肥治蟲害,是真正意義上的無公害綠色食品」。哦,果然非同尋常,別有一番意境在心頭。

順帶着,我還淘到一則掌故,出自當年魯迅先生的宿敵葉靈鳳的手筆:「金花菜,一名三葉菜,古稱首蓿,原本是馬吃的,據說還是張騫出使西域從大宛帶回來的,這就是上海人所說的『草頭』。這種野菜現在也漸漸的成為『園蔬』了。除了可炒吃(即『生煸草頭』),我們家鄉還將它醃作鹹菜,日久色澤微黃,吃起來甘中略帶苦澀之味,是很好的『茶淘飯』小菜。」真長見識,這段文字如數家珍,既為我普及了秧草知識,又很好地佐證了咸秧草的履歷。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在揚中的詩情畫意里逗留。每天的餐桌上,秧草都在菜品里擔綱主演——或是一整盤清麗的獨舞,或是與河豚混合編隊,或是撒在清蒸鱖魚上為其開場,或是為其他江鮮撐起華麗的門面。憑它那奪目的色彩,點亮就餐者的眼眸;用它那鮮美的味道,滿足食客的腸胃;以那妖嬈的姿色,醉美詩人們的情懷!

至於,秧草的營養價值,醫藥價值,審美價值,經濟價值,都是我和揚中作家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了。其中,最讓我動情的,引起我嚮往的,當屬下面的一段話:「揚中人對秧草懷着特殊的感情,在那些艱難的歲月里,秧草是『救命草』。由於季節性強,田裡的秧草又總是吃不了,智慧的母親們想到了醃製。於是,它就成為了揚中獨具風格的特色小菜,一年吃到頭,或拌黃豆、或放花生米,或是蠶豆瓣,每家的口味都會不一樣,關於秧草的記憶是伴隨着母親的白頭髮一天天地根植在揚中人的感情里的。」

雖然,有了以上這諸多的鋪墊,真正去拜謁她時,我還是被震撼了!

翹首遠眺,江灘上,別墅旁,叢林間,那一朵朵、一簇簇、一叢叢、一片片,茂盛蔥蘢的秧草,抱着團兒地散落在無邊無際的金燦燦的油菜花中間,綻放着它們那份獨有的油油的青綠,吐露着那耀眼的別樣的生機。那大大小小秧草田,宛如鑲嵌在揚中島上的一塊塊綠寶石,晶瑩碧透,光焰咄咄逼人,使揚子江中這秀氣的河豚島優美的一如梵高筆下的油畫。我激動得情不自禁,隨口吟詠而出:「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是啊,那長長的一串花名,在它的面前個個黯然失色!之所以令人陶醉,因為那是生命之色啊,什麼花能敵得過它的昂揚興旺呢,只有它才是江南春天不可取代的絕佳風景!

俯身細看,它那小小的三瓣心形葉片,由一根細莖的支撐着,很瘦很弱,一滴小小的露珠都能把它壓得搖搖欲墜,可是它卻始終精神十足地努力向上、向上,一刻不停地伸展着、伸展着,一株一株地抱在一起連成一片,用它最純淨最虔誠「寸草心」,默默地裝點大地,以它最熾熱最深沉的愛,回報大地母親的「三春暉」。它沒有玉蘭樹的高聳,沒有山茶花的嫵媚,但它有自己不屈不撓的品格,它有自己堅韌頑強的意志,它有自己甘願奉獻的精神。伴着它生長的過程,揚中人,為自己勾畫了有滋有味的生活,為生命找到了具體而透闢的詮釋,也為靈魂刻下了莊嚴而神聖的圖騰!

不難想象,當嚴冬剛剛結束的時候,百廢待興,揚中人看到青青的秧草從地下鑽出來,顯然就收到了春的信息,體味了生的快樂,感悟了長的力量。秧草葳蕤在這江中島上,不但給滔滔奔流的揚子江增添了絢麗的色彩,也給自強不息的揚中人帶來了無限的啟迪,使他們無論是面對荒涼貧瘠的江灘,還是走在風塵瀰漫的銷售路上,甚至是在窄小陰濕的草棚里,都能看見生命的希望、看見光明的未來、看見開拓的契機。因此,今天我們站在揚子江邊,再也看不見江中那灘萎靡泥沙,而是欣喜的觀賞華東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秧草之德,在無欲,在不屈,在堅守,在本色。

漫步在小島上,體察着揚中的剛強,品味着揚中的精緻,感慨着揚中的騰飛,我不由得陷入了悠悠的思索。也許,不明就裡的人會把秧草當成是弱小、無能的象徵,認為它們那矮小的身軀擔不起一點兒風雨,只能做鹹菜。而我卻深深地知道,它們本身具有怎樣的生命的張力和精神的支撐!一旦搭上時代的列車,它們就會爭先恐後地帶着揚中特有的青青之色蜂擁而出,與全世界的人們一同分享春姑娘所帶來的希冀與歡暢,讓所有的人為揚中的魅力所征服,為這塊撫養它們的「母土」增光添彩。我堅信:秧草,已經是一個品牌,更是一方文化的承載,一定會演繹出更多更生動的故事……

青青秧草,感謝揚中,感謝《東方散文》,讓我認識了你。你是所有小草中最令我傾倒的仙草,你的葉脈將要永遠在我的心中閃閃發亮,你將是我心裡永遠的風景。

秧草青青,我將永遠為之痴迷,為之讚嘆,為之謳歌!

2016年4月14日[1]

作者簡介

林娘,原名王春陽,現在是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