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访楼观台(杨广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秋访楼观台》是中国当代作家杨广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秋访楼观台
二十多年来,我去过周至楼观台几十次,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领略了楼观台不同时节的万千景象。但要说我最喜欢的,还是秋季去;秋天的楼观台天高气爽、五彩斑斓,令人陶醉,让人心静。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楼观台属于秦岭终南山最有代表的道教圣地,也是“天下第一福地”,素有“仙都”、“洞天之冠”、“中国道教圣地”之称。秋季的楼观台,空气清爽、纤毫毕现,层林尽染、色彩纷呈,犹如一幅幅美丽的油画。我非常喜欢阳光温和的秋季,更加喜欢楼观台之秋的静美,树枝自然随风而起,姿态优雅,仪态万方。
珠露初零,天宇澄明。周至楼观台,距西安70多公里;去楼观台,必先去宗圣宫。记的二十多年前,宫里杂草较多,仅留一些古树石碑石刻,走在破损的古砖铺就的小路上,颇有几分古朴和飘零之感。相传老子在此楼著述《道德经》。春秋时天水人尹喜在此结草为楼,精研天象,见有紫气西迈,遂于函谷关迎接老子到此,老子乃述《道德经》。嗣后,秦始皇拜谒老子始建清庙;汉武帝慕黄老之学,更筑望仙宫;魏晋南北朝时期,高道云集,楼观遂成道法重镇,誉为“道教祖庭”。李唐王朝竭力推崇道教,追认老子为先祖,修葺楼观,礼谒老子,改名为“宗圣观”,封赐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拜谒祭祀,赏赐不绝。宋金时,宗圣观毁于兵火。迄至元初,元世祖钦崇道教,宏构鼎新,并改名“宗圣宫”。明清两代,道教衰微,宫宇倾颓,“文革”中,重遭认为破坏,庙宇尽毁。现在,在原宗圣宫遗址旁,按错位修复的原则进行重建修复。宗圣宫可谓多灾多难,初辉煌于唐,又兴于元。
《终南山古楼观宗圣宫图跋文》曰:“楼观者,张本之地也。楼观者,太上开教之所也。”过去进入宗圣宫,从南门而进,现在修建了高大巍峨的北门,故为了省事,许多人从北门而入,首先看到的是“大道希夷”四个醒目大字,不如从南门而进,慢慢体味《道德经》的精妙之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可是,谁又能一直坚持“走大道、行大道、奔大道”,真正做到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充分感受到虚寂玄妙的境界呢。
我最喜欢去宗圣宫欣赏《大元重修楼观台宗圣宫记》,历经岁月洗礼,屹然挺立。碑为螭首方座,碑额篆书 “大元重修古楼观宗圣宫之记”,碑文叙述了楼观台历史,演变过程及元代重修楼观台宗圣宫经过等,碑文用笔点画丰腴,精华内敛,结体严劲缜密,清俊悦目。既是一部深厚的文献资料,也是一部厚重的书法艺术,文采飞扬、书法竞秀,相得益彰。也喜欢去看“老子手植银杏”。道法自然,阴阳和谐,在楼观台,银杏树也有两棵,一雌一雄,宗圣宫里的这棵为雄株银杏,雌株在说经台前,据说,两棵树皆为老子所植,只是,很可惜雌株毁于战乱,元代又复植,距今也近千年。宗圣宫距今约2600多年,这棵古银杏树胸径将近3米,高约15米,20世纪七十年代曾遭遇火焚,此后树体仅靠几片较厚的树皮传输养分,至今依然生机盎然,新枝勃发,呈现出强盛的生命力,冠如华盖,枝若虬龙,被当地的老百姓奉若神明,每年的正月初一、二月初十古庙会都要来这里焚香许愿。这棵雄性银杏树和向南一公里以外的老子说经台前雌株银杏遥相呼应,形成了楼观台独具特色的古木景观。这棵银杏树正应了老子所言:“万物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到了秋季,有“活化石”之称的前年银杏树,“枝叶扶苏,繁荫四周”。树叶金黄,树干上挂着善男信女的红色许愿带,金黄的叶子铺满地面,阳光照耀,金黄夺目,皇家气派,摄魂夺魄,是难得一见的美景、奇景、绝景。
过去还有百竹林,南竹北移,修长苍翠。如果领着孩子,还可去楼观台珍稀动物抢救中心“珍兽馆”,看看“秦岭四宝”。说经台一定是要去的,是老子讲授《道德经》的地方,老百姓通常就叫“说经台”。《道德经》这部言约义丰、融涵万汇、博大精深、奇伟玄妙的经典,在此经过口授心传,传播到整个世界。
经过上善池,十分钟左右便可到说经台,说经台位于海拔594米的山冈上,不是很高,虽处山之阴,但却尽得其阳,翠竹环抱,古木参天,秀峦葱郁,悦目赏心,历来是帝王、道众朝拜之仙都,文人墨客云集之圣地。说经台始建于公元619年,公元1236年重新扩建,明、清均有修葺。台周有古银杏、侧柏、榔榆、榉树、青檀、珊瑚朴、黄连木、皂角等古树。山门外有上善池、石龙吐水,终年不竭。道院内有碑石170余通,还有名人诗词字画150余篇(幅)。
台上建有老子祠,祠内有《道经》碑、《德经》碑,响石等文物古迹。其中有大儒高翮书丹的“梅花篆书道徳经碑”,笔法之精妙,古今罕有,为楼观台一宝。说经台现在是楼观台的中心。宋苏轼曾有诗称:“此台一览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此外,在说经台南面峻峰上,有海拔888米、相传八卦形的老子“炼丹炉”、老子打铁粹火的“仰天池”、老子修真养性的“栖真亭”和老子考验弟子徐甲,插杖成泉的“化女泉”。以宗圣宫、说经台到为中轴线,渐次登高,登高远望,渭河如带,八百里秦川——关中尽收眼底。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作者简介
杨广虎,1969年2月出生于甘肃正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