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短序十大功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短序十大功勞

中文學名:短序十大功勞

拉丁學名:Mahonia breviracema Y. S. Wang et Hsiao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毛茛目

科:小檗科

屬:十大功勞屬

命名者及年代:Y. S. Wang et Hsiao ,1985

短序十大功勞(學名:Mahonia breviracema Y. S. Wang et Hsiao ),是毛茛目、小檗科、十大功勞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2米。葉長圓形,上面深綠色,葉脈顯著,背面淡黃綠色,網脈隆起,小葉無柄,基部一對小葉倒卵狀長圓形,總狀花序簇生,長5-6厘米;芽鱗卵狀披針形,苞片闊披針形,花亮黃色至硫黃色;外萼片卵形,花瓣長圓形,花柱極短,胚珠2枚。漿果倒卵形,藍黑色,微被白粉,3-5月開花,5-8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湖北西部、貴州東北部、四川雲南西藏緬甸印度(阿薩姆)也有分布。

十大功勞花性涼,味甘。根、莖性寒,味苦。含小檗鹼、藥根鹼、木蘭花鹼等。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之功效。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大腸菌有抑制作用。主治細菌性痢疾、胃腸炎、傳染性肝炎、支氣管炎、咽喉腫痛、結膜炎、燒傷、燙傷等症。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約1米。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4-16厘米,寬6-8厘米,具3-4對小葉,最下一對小葉距葉柄基部約4厘米,葉軸粗1-2毫米,節間近相等,長2. 5-3厘米,上面綠色,葉脈凹陷,背面淡綠色,葉脈明顯隆起;小葉革質,橢圓形至近菱形,長3-6.6厘米,寬1.2-3厘米,基部楔形,葉緣每邊具2-4刺鋸齒,先端急尖至漸尖,頂生小葉較大,長5.5-6.5厘米,寬2.5-3厘米,無柄。

總狀花序5-8個簇生,長3-8厘米;芽鱗披針形,長1-1.5厘米,寬3-6毫米;花梗長2-2.5毫米;苞片卵形,長1-1. 2毫米,寬0.6-0.8毫米;花黃色;外萼片卵形,長1.6-1.8毫米,寬1-1.1毫米,中萼片倒卵狀長圓形,長3.7-3.8毫米,寬1.7-1.8毫米,內萼片倒卵形,長約4毫米;花瓣橢圓形,長3.5-3.6毫米,寬1.3-1.4毫米,基部具2枚明顯腺體,先端微缺裂;雄蕊長約2.1毫米,藥隔延伸,頂端圓形;子房長約1.7毫米,花柱長0.3-0.5毫米,胚珠2枚。漿果不詳。花期10-11月。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湖北西部、貴州東北部、四川、雲南、西藏。緬甸和印度(阿薩姆)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十大功勞屬植物屬於小檗科,全世界約60 種,分布於東亞、東南亞、北美、中美和南美西部。中國約有35 種,主要分布四川、雲南、貴州和西藏東南部。由於該屬植物的根、莖、葉均可入藥,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滋陰益肺、兼補肝腎等的功效,故成為各分布地的傳統藥或民間藥。現代技術在植物化學成分、生物活性及藥理性質的廣泛應用和研究,證明該屬植物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保肝、抗膽固醇、逆轉腫瘤多藥耐藥、擴張血管等多項活性,同時,臨床上在治療濕疹、牛皮癬上也得到充分應用,故被譽為"綠色藥物"、"天然藥物"。筆者通過對近20年來十大功勞屬植物研究進展的梳理與探討,以期為相關研究人員對其的進一步研發提供參考。[1]

白粉病是對十大功勞屬植物危害較為嚴重的一種真菌性病害,是該屬植物病蟲害防治的重點。耿曉東的研究表明狹葉十大功勞白粉病在蘇州全年發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每年的5 月上旬~ 6 月中旬、10 月下旬~ 11 月下旬是2 個發病高峰期。在發病初期使用15% 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 000 倍液進行藥劑處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蔓延。趙桂華首次報道了該病害由亞麻粉孢OidiumliniSkoric引起。周定瑞等分別作了白粉病防治技術和病原鑑定工作。余雯雯等對白粉病發生規律與防治方法進行研究。在國外,Wang M. N. 等有關於亮葉十大功勞在人工接種下作為小麥條鏽病病原菌中間寄主(小麥條鏽菌)的首次報道。[2]

物種區別

本種近似亮葉十大功勞Mahonia nitens Schneid.,但本種小葉3-4對,最下一對小葉距葉柄基部3-4厘米,頂生小葉無葉柄;花序長3-8厘米。易於區別

參考文獻